
“對文化的自豪和自信,是這座城市的標誌,它洋溢在市民的笑容和談吐中,如此令人着迷……”這段來自巴基斯坦演員光明的描述,是他在西安定居多年後,對這座千年古都的深切感悟。(記者:孫波、儲國強、姜辰蓉、張斌)


古之長安,今之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留下了鐘樓、城墻、大雁塔等諸多承載歷史印記的地標性建築。近年來,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等新興文化景區的火爆“出圈”更是帶給人們新的感觀盛宴。(記者:劉瀟)


從醫27年,不論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村裏不管誰一個電話,他隨叫隨到。遇到情況緊急的病人,他就開着自己的代步車送村民去區醫院,還經常墊醫藥費。(記者:梁愛平)


位於陜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越夜越美麗,流光溢彩的街區裏游人如織。身着唐朝服飾的“房玄齡”和“杜如晦”與隨機挑選的游客互動答題,幽默的談吐令“爆梗”不斷,引發陣陣喝彩。(記者:劉斐、楊曉靜、邵琨、姜辰蓉)


《考工記》記載,打造一把良弓要經過“冬析幹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體,冰析灂”等工序,否則製作出的弓就會“斫摯不中,膠之不均”,易被折斷。(記者:沈汝發、趙逸赫、尹思源、李亞楠)


黃河從青藏高原奔騰而下,到了陜北,一瀉千里。曲折驚險的河道之中,若不是生計所迫,怎會有人逆風搏浪;若沒有勇敢豪邁的氣魄,艄公們又如何能在駭浪中把船行穩?激情高昂的旋律,粗獷豪邁的歌詞,《黃河船夫曲》唱出對苦難命運的抗爭。(記者:蔡馨逸、鄒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