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 題:傳承紅色基因 共譜合作新篇——越南青年來華“紅星閃耀”研學營見聞 新華社記者董博婷、張申博 當紅色的星火照亮臉龐,當千年的文明叩響心弦,當創新的動能涌動在交流之間……這個秋天,中越兩國的友誼橋梁由青年攜手搭建。
15日,陜西吳起至甘肅華池高速公路全線最長橋梁——蘆子溝特大橋右幅箱梁架設完成,為後續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華網西安11月12日電(記者張博文)11月11日,由校長智庫教育研究院主辦、西安市教育學會支持的“中小學館校融合課程創新與無邊界學習場域構建主題研討會暨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在西安市曲江二小舉辦。
作為西農大服務教育、教學、科研、科普的重要基地,博覽園用豐富的標本、模型以及現代化手段展現了動植物、土壤等學科領域的奇趣世界和中國農業科技的發展歷史。
本屆藝術節歷時25天,吸引80余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中外藝術家共計上演34&劇目、46場演出,涵蓋交響音樂會、歌劇、舞劇、話劇以及秦腔、昆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吸引了約8萬人次觀眾走進活動現場,讓藝術架起絲路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
詩經裏是全國首個以詩經文化為主題的4A級景區,詩經裏位於陜西省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灃河之濱,在豐鎬遺址之上。
"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這些智能監測和人工測量的數據,全部聚攏在西安城墻數字方艙綜合管理平台這一“數字大腦”中。"
作為展示“三航”特色與軍工底蘊的窗口,西北工業大學軍工素質教育實踐中心以實物為主,展示航空、航天、航海科技演進史。
2021年8月,雙方聯合成立了南瑞集團—西安交大新型電力系統聯合研發中心,打造校企合作創新平台,並在新型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新能源發電主動支撐等關鍵領域組建聯合攻關團隊,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平台建設等方面深入探索。
作為西農大服務教育、教學、科研、科普的重要基地,博覽園用豐富的標本、模型以及現代化手段展現了動植物、土壤等學科領域的奇趣世界和中國農業科技的發展歷史。
陜西銅川耀州窯是我國陶瓷燒造技藝的“六大窯係”之一,耀州瓷是中國北方青瓷的千年瑰寶,以其特有的宋代橄欖青釉及精湛的刻花技藝著稱,更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燒制技藝流傳於世。
陜西銅川耀州窯是我國陶瓷燒造技藝的“六大窯係”之一,耀州瓷是中國北方青瓷的千年瑰寶,以其特有的宋代橄欖青釉及精湛的刻花技藝著稱,被譽為宋代刻花青瓷之冠,更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燒制技藝流傳於世。
兩千年前的秦磚漢瓦承載着厚重的歷史文化精美的圖案和文字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也演繹着時代更迭與滄桑巨變近期“文明之基——咸陽秦磚漢瓦藝術展”在咸陽博物院舉辦秦漢時期磚瓦紋飾豐富、題材廣泛涉及自然、神話、圖騰宮廷、陵寢、吉語等反映了當時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美學、政治內容和歷史文化“並是富貴”瓦當是帶有吉祥寓意的中國古代建築構件“並”為“兼、合”之意瓦當銘文寓意富貴之大成瓦當是建築檐頭筒瓦前端的構件用於保護木椽、排水防蝕兼具裝飾功能“並是富貴”字樣置於屋檐是對居住者的祝福也是世俗願望在建築藝術中的體現水神騎鳳紋空心磚神靈碩大的耳旁有一條小蛇穿過蛇頭上揚、身體扭動,極富動感這類大耳貫蛇圖案的文物目前發現極少磚上刻畫的神靈與《山海經》中記載的水神形象相符“馬甲天下”瓦噹噹年漢武帝為了得到大宛的汗血寶馬曾派使者以重金換取良馬“馬甲天下”瓦當反映出漢代崇馬的風氣樹木鳥獸紋半瓦當畫面以樹榦為軸對稱分佈布局疏密得當、生動自然樹木雙獸紋是戰國時期齊國最具代表性的瓦當圖案這件瓦當出土於秦咸陽宮遺址與臨淄出土的戰國時期齊國瓦當風格相同是秦滅六國寫倣其宮室的實物例證“長毋相忘”瓦當出土於咸陽市淳化縣甘泉宮遺址漢甘泉宮是漢武帝的避暑勝地和議政理邊之所當時是僅次於首都長安未央宮之外的第二大宮殿“長毋相忘”四字字體體現了漢代文字由篆書向隸書演變的特點是漢代宮殿建築遺存的精品白虎紋空心磚漢代流行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方位白虎作為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神獸其形象被廣泛運用於多種器物代表着威嚴、力量和勇氣人們相信它守護一方安寧承載了古人對於力量和平安的期望一磚一瓦從建築、裝飾、文字美術、書法、雕刻體現了秦漢時期人們的工藝技法、藝術追求、生活日常詮釋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策劃:胡國香記者:楊一苗海報視頻:姚錦聲(實習)統籌:陳倩學術指導:咸陽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咸陽博物院院長馬社強。
"新華社西安9月17日電(記者楊一苗、張思潔)幾分鐘就可實現千年壁畫的數字修復、快速找到兵馬俑坑中與自己最像的陶俑……9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産數字化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辦。"
"新華社記者 張京品 攝人射馬石雕中馬的雕刻風格與甲骨文“馬”的形象十分相近不禁讓人浮想石峁文化和殷商文化的關聯關於石峁遺址出土的射馬人石雕的展示講解。"
"新華社記者 張京品 攝“你曉得天下的黃河幾十幾道彎”作為陜北民歌的代表勞動號子是當地民歌音調中最早的根源和基礎打夯號子、船工號子律動性強、節奏感強是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能夠增加幹勁、協調勞動、相互鼓勵的歌唱形式這是位於陜北民歌博物館的木夯。"
地處秦嶺深處的陜西省太白縣,森林覆蓋率達93.36%以上,夏季平均氣溫19攝氏度。近年來,太白縣緊扣“避暑經濟”,激活民宿産業,將“涼資源”轉化為“熱産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這裡消暑納涼。
◇用數字激活鄉土,用實幹握緊機遇,用生態滋養未來……在秦嶺群峰深處的小城佛坪,這裡的每片綠葉、每尾游魚都在訴説“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生動故事◇當幹部的腳步貼着土地行走,當小縣城的智慧對接大市場的場景,那些看似微小的堅持,終將長成漫山遍野的希望位於秦嶺深處的佛坪縣(2025年7月15日攝) 張斌攝本刊地處秦嶺深處的陜西省佛坪縣常因“袖珍”引發關注:全縣僅3.5萬人,縣城跑着9輛出租車,一條主
傳承抗戰精神,汲取奮進力量,這裡曾是雁翎隊抗擊日寇的紅色熱土,雄安新區設立後,這裡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未來之城”,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裡扎根創業。
8月5日,滿載3614噸煤炭的83277次列車從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靖邊東站駛出,一路南下開往湖北省襄州北站,標誌着浩吉鐵路自開通運營以來累計發運貨物列車突破80000列。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劉躍文,不斷踐行“西遷精神”,扎根西部,深耕教學科研,服務社會治理,在不斷探索教學改革的同時,推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社會智能治理大數據,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維護了社會治安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