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件”|从“国宝”寻迹丝路-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3 10/ 26 09:21:12
来源:新华社

百闻不如一“件”|从“国宝”寻迹丝路

字体:

策马奔腾的追梦少年

驼背上的流动演出团

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小伙

认真商量事儿的外交官

……

从“国宝”寻迹丝路

你会发现精彩纷呈的历史

10月23日至25日

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

古都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这里的精美文物

让人们见证了两千余年来

中华文明与各国交流的悠久历史

看!追梦人策马飞驰而来

他身穿蓝色长袍

腰系革带

神采奕奕,气宇轩昂

这位胡人少年

是赴长安追梦的丝路来客

他一路跑进了丰饶鼎盛的大唐

巧匠记录了他和马儿腾空而起的瞬间

听!流动演出团奏响了异域音乐

驼背上铺有色彩斑斓的毛毯

七名男乐手,手持胡汉乐器

一位女子站在中间歌唱

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

那位唱歌的女子神态优雅、自信

骆驼在走,她站在乐队中婉转歌唱

显然是唱到了动情之处

能歌善舞的各国艺人在长安这个大舞台上

尽情演绎着人们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动人的乐舞之声

余音绕耳,穿越时空

这位胡人当时正在牵马或者骆驼

由于发力,他胳膊上的肌肉都绷紧了

确实是位打工精神小伙

唐代的长安城中居住着大量胡人

他们在此安居乐业

用勤劳的双手打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也成为促进经贸、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

头戴笼冠,身穿阔袖红袍

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

三位鸿胪寺官员

气度沉稳,雍容自如,似在商讨事宜

有朋自远方来

自是要认真商量如何招待

一场千年前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

就这样被画家定格历史相册

从文物中看见历史

从“国宝”寻迹丝路

变化的是时代、人物和故事

不变的是互通有无、文明交流的精神

千古一瞬,今日犹新

总策划:顾钱江、陈钢

监制:卫铁民、贺占军

策划:杨一苗、谈昦玄

制作:谈昦玄

记者:杨一苗、李一博

logo设计:谢雨(北京书协会员)

编辑:陆烨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陕西分社

创意出品

学术指导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 贺达炘

西安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朱歌敏

【纠错】 【责任编辑:张思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