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為深入落實7月15日全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會議部署,全面分析掌握秦嶺生態氣候宏觀變化,陜西省發展改革委(省秦嶺辦)、省氣象局聯合編制的《秦嶺生態氣候公報(2021年)》(以下簡稱《公報》)對外發布。這是繼2019、2020年連續第3年發布。
《公報》顯示,秦嶺生態環境質量呈現逐年向好發展趨勢。2021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優良等級的區域持續擴大,面積佔比達到99%,較2020年增加了2個百分點。2021年植被覆蓋度為91.76%,較2020年增加了1.14個百分點。2021年平均降水量1184.8毫米,與常年相比偏多57.6%,屬特多年份,水源涵養量為349.7毫米。秦嶺佔全省行政區域面積的28.31%,為全省貢獻了38.7%的植被生産力,平均植被固碳釋氧為3327.02克·碳/平方米,是陜西省生態碳匯的壓艙石。同時經監測發現,秦嶺2021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0℃,屬偏高年份,秦嶺高海拔地區增溫幅度高於中低海拔地區,氣候變化是造成高海拔生態脆弱地區植被下降的主要因素。
《公報》顯示,西安市秦嶺地區植被覆蓋度一直維持較高水平,,2001-2021年大部分區域植被覆蓋穩步提升;西安市秦嶺地區植被固碳能力較高,2001-2021年植被固碳量呈增加趨勢;西安市秦嶺地區氣溶膠光學厚度整體處於較低水平,2001-2021年大部分區域氣溶膠光學厚度均有所降低;西安市秦嶺地區地表蒸散量較高,2001-2021年地表蒸散呈顯著增加趨勢;西安市秦嶺地區水源涵養能力較為穩定,水源涵養量處於較高水平,2001-2021年水源涵養量呈上升趨勢。
《公報》基於遙感衛星和地面氣象站2001—2021年觀測資料,依託生態環境狀況評估技術規範等標準,用科學佐證、“數據説話”,全面分析秦嶺氣候變化事實,形成了客觀結論和趨勢判斷,對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做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黃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