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如火如荼

2022-09-05 09:38
編輯: 汪艷
來源: 西安日報

  牛育華教授科研成果“蘋果面膜”斬獲首屆秦創原高價值專利大賽優勝獎。

  周星博士在實驗室介紹其科研項目研制過程。

  擁有100多所高校的陜西科教資源豐富,科研成果數量可觀。如何讓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提供科技支撐?需要破解的不僅是為科研成果“找婆家”,還有“不敢轉、不想轉、沒錢轉”等難題。

  2021年3月,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啟動,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和“1+N”政策體係,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産業化,加快推進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步伐,加力加速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

  2022年3月底,《陜西省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推廣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經驗實施方案》發布,推進省屬綜合類、理工類高等院校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該方案劍指“痛點”。

  一係列“破題”之舉,旨在促進全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更加暢通、科教資源配置機制更加優化、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充分釋放。日前,記者走進陜西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高校,探訪其乘 “三項改革”好政策與“秦創原”好平臺的東風科研成果轉化的新氣象。

  黑科技“蘋果面膜”

  從“實驗室”走進“萬畝果園”示范推廣

  蘋果也能敷面膜?沒錯,陜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牛育華教授團隊的“黑科技”項目,就讓樹上的“蘋果”真的敷上了“面膜”,該項目斬獲多個大獎。近日舉行的首屆秦創原高價值專利大賽上,小小的蘋果“面膜”更是一舉攬獲大賽優勝獎。

  “蘋果面膜”“大名”叫蘋果提質增效腐植酸免套袋整合技術,是牛育華團隊“腐植酸+”係統化研究中的一小分支。該團隊致力于腐植酸生態新材料的研發,開展了“腐植酸 +農業生態+大氣生態”等係統化研究和應用示范。

  “輕輕一噴,蘋果就有了集抗菌、保水、防護等功能于一體的食品級保護膜。”8月30日,在陜西科技大學,牛育華教授介紹,針對傳統蘋果套袋技術中“強度大、成本高、效益低、污染大、品質差”等問題,4年來該團隊攻克了安全性、耐水性、抗菌性等科技難關,形成了‘腐植酸蘋果免套袋膜技術核心專利池、腐植酸土壤調理技術專利池等組成的五大專利集群,涉及核心技術20項。“通過第三方檢測檢驗,性能優良。顯著地改善了蘋果品質,提高了果品品質和産量。”牛育華説,目前,“蘋果面膜”已經在國內13個省市上萬畝果園上進行示范推廣,建立了延安等四個示范基地。

  給科研人員“松綁”

  科研結余資金有望“入股” 共用落地紅利

  “‘三項改革’是我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繞不開的話題。”牛育華如是説。2022年6月,陜西科技大學落實“三項改革”實施細則印發,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這如同給科研人員“松綁”,他們再無後顧之憂。

  “我是從‘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改革中獲益的典型。”牛育華説,“三項改革”促進了其項目在轉化當中兩鏈快速融合,科技成果快速示范應用:2022年在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5種水果的3000余畝田間實驗,示范效果遠超預期。

  驅動孵化了陜西省腐植酸農業生態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快了研發進程,推動了生態産業發展。成立了‘陜西品物皆春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入駐秦創原駛入了推廣、扶持、孵化的“高速幹道”…… 通過“三項改革”激勵措施,團隊科研成果已走上公司轉移轉化的路徑,並有望將科研結余資金通過作價入股融資企業,為團隊可持續創新提供新動能。牛育華表示,團隊目前正在通過“三項改革”措施,探索工程中心按照新型研發平臺運作模式,通過入股參與企業發展共用科技成果落地紅利。

  “三項改革”在陜西科技大學的推進如火如荼。學校成立了9支成果轉化與創新團隊,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新機制、新模式,並出臺了一係列促進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將“三項改革”與秦創原政策全面對接,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秦創原平臺落地轉化,“三項改革”試點為高校教師解除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後顧之憂,秦創原為高校教師提供了幹事創業的大舞臺。目前,學校已單列管理的職務科技成果數量達468個,單列管理後科技成果轉化235個,單列管理後的科技成果在秦創原總窗口落地轉化8個,通過橫向結余經費出資的總金額1200萬元。

  “科技之手”化腐朽為神奇

  廢棄物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中學時我就喜歡化學,尤其對各種分子結構感興趣。當時就常琢磨廢棄塑膠瓶既不美觀又污染環境,如能將其變廢為寶該多好。”在西安理工大學一組實驗室,周星博士演示了將廢棄塑膠瓶變廢為“寶”的過程。

  周星表示,他從大學本科包裝工程專業到讀研、讀博,一路都學習和從事與“包裝”相關的研究,後專注研究廢棄聚酯再利用,留校工作後更是全力投入,開展廢棄聚酯基聚氨酯合成技術的研發、生産及推廣應用。礦泉水瓶是最常見的包裝廢棄物之一,周星的研究就從它入手,一次次攻克科技難題。隨著研究的推進,拓展到環保、經濟型聚氨酯係列産品的技術創新及産業化。“如果將來可‘全迴圈’利用,成本還有望縮減40%至50%,實現廢棄物高效再利用的同時,也為保護環境提供科技支撐。”

  周星的項目攻克了“廢棄聚酯資源高值化轉化”和“印刷包裝填料/微奈米高端材料資源化”兩大核心技術。相關技術已經申請1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並授權6項,可實現從廢棄PET到聚氨酯産品化一套完整體係,創造廢PET塑膠回收和再生的閉環,實現原材料自供應的聚氨酯産業鏈。2020年,相關研究成果獲陜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搭載秦創原孵化“特快車”

  科技成果真正“活”了

  隨著科研項目走向成熟,周星計劃將科研成果轉化。但往哪兒轉、如何轉?他曾經一籌莫展。

  2021年3月起,“秦創原”“三項改革”組團走進了高校。“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春天來了!”周星欣喜地説,學校與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簽署合作協議,為學校科創基地建設提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共用資訊資源,通過基金投資、政策扶持等,推動項目落地。“從項目申報、評審、批下來辦公場地、項目路演……我一路見證了秦創原孵化的高效,目前已有不少企業關注了我的科研項目。”周星説。

  記者了解到,周星也是“三項改革”中“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改革的獲益者。好政策+“秦創原”好平臺助他實現了“吃進去的是‘白色污染廢棄物’,吐出來的是‘碳金’資源”研發與生産模式。和周星一樣,西安理工大學科研人員紛紛主動申報,搭載秦創原成果轉化“特快車”,讓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轉化。他們紛紛表示:“項目在秦創原落地孵化,才真正‘活’了!”

  據了解,西安理工大學積極推進科技成果“三權改革”及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大力開展有組織的科研,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制定了秦創原“1349”工作方案,深度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賦予科技人員科研成果長期使用權,單撥職稱晉升指標,允許橫向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等政策措施,極大地激發了教師的積極性,學校橫向到款連年創新高,2021年達到了2.8億元,其中就地轉化率近60%。

  激發高校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

  全省75家高校實施“三項改革”試點

  “三項改革”立足破解長期困擾“體制內”科技人才的難點問題,不斷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在陜西高校的試點成效顯著。

  記者從陜西省科技廳了解到,以西安理工大學等為代表的高校全面啟動“三項改革”試點;西安科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等高校成立了“三項改革”落實小組全力推進改革;陜西科技大學等高校積極對接秦創原總窗口,梳理篩選學校優質成果,努力在秦創原總窗口轉化落地;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重點以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為突破,著力打通校內技術轉移人才晉升通道,積極參與“三項改革”試點,促進科技成果在陜落地轉化。

  4月份,我省在75所高校院所啟動了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廣試點。截至目前,共有52家單位全面實施“三項改革”試點,17724項科技成果已單列管理,1052項成果正在實施轉化,702名科研(管理)人員憑成果轉化貢獻參加職稱評審。

  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陜西高校科技改革已成良好態勢

  記者從陜西省教育廳了解到,秦創原建設啟動後,省教育廳立即多途徑推動,組織高校加力加速推動深度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其中,圍繞“秦創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相關重點工作發文,推動落實落地,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幹意見》,從職務成果權屬改革等10個方面提出23條具體措施,形成了激勵創新、促進轉化的政策群,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深入推進“三項改革”落地落實。指導74所高校制定改革實施方案,52家高校全部承擔了“三項改革”任務;新增省級大學科技園2家,建設秦創原陜西高校創業孵化基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打造3級技術經理人隊伍,65所高校組建了860人的校級技術經理人隊伍。同時與省人社廳聯合發文,將高校技術經理人職稱評審納入工程式列並設置單獨評審條件,打通專業人員職業發展路徑;連續舉辦兩屆高校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遴選;舉辦“秦創原·第五屆陜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對接洽談會”,促成合作簽約57項、金額2.55億元;與省國資委等聯合組織校企對接“揭榜挂帥”……

  目前,陜西各高校以秦創原建設為動力的高校科技改革已成良好態勢。同時,各高校緊抓各個重要發展機遇,強政策、建平臺、重服務、促對接,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助力陜西創新驅動發展。(記者 任娜 文/圖)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6112897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