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夏天“炎”值最高的人

高溫“烤”驗下的建設者
2022-08-06 09:39
編輯: 汪艷
來源: 西安日報

  8月5日,中建三局西北公司一位瓦工在烈日下鋪地磚。 (首席記者 王健 攝)

  8月5日,中建三局西北公司電焊工何平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在烈日下進行焊接作業。  (首席記者 王健 攝)

  大雨之後,8月5日,西安開啟“蒸烤”模式。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仍頂烈日、戰高溫,堅守崗位,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無疑,他們就是西安“炎”值最高的人。

  雙重“烤”驗下焊工成“汗”工

  在中建三局西北公司一項目施工現場,來自重慶“全副武裝”的電焊工何平,蹲在距地面五六米高的一處鋼架上,一手舉着防護面罩,一手拿着焊槍,瞬間一朵朵焊花從焊槍口飛濺而出。伴隨着耀眼的弧光和陣陣白煙,焊絲不斷減少,兩根鋼筋接頭被牢牢焊接在一起。

  剛過上午10點,氣溫已升至35℃以上,何平所處的鋼架結構作業面上各種鋼管更是熱得發燙,即便穿着鞋,記者站在上面也能明顯感受到腳下的灼熱感。只見何平在橫豎交織的鋼筋構成的一個個空格上,前後騰挪,如履平地,耀眼的弧光不斷閃爍,隔着幾米遠,記者都能感到一股熱浪撲面而來。

  上有陽光直曬,下有鋼筋籠蒸騰,蹲在作業面上一會兒就汗如雨下。但對工地上的電焊工來説,面對1000℃熱源的炙烤,厚重外套、厚實手套、安全帽、防護面罩,一個都不能少。

  “作業時濺出的火花、焊渣溫度很高,稍不注意就會被燙傷。好在項目部給我們準備了綠豆湯、水和西瓜,太熱的時候可以歇一歇。”臉被曬得又黑又紅的何平説,這一行幹了10多年,每天面對弧光、火花與高溫的雙重“烤”驗,他最怕的就是夏天午後在低於地面的地方施工,因為氣溫最高,路面以下不通風,作業時會更加悶熱。每天下班後,衣服能擰出許多水來,幹了以後上面全是鹽漬。那時候感覺自己不僅是電焊工,更是一個“汗”工。

  頭頂烈日幹着精細活不服“暑”

  放線、計算、切割木板、控制誤差……上午10點半頂着烈日,33歲的黃海拿着工具、貓着腰,聚精會神地幹着工地上少有的精細活,豆大的汗珠順着臉頰滑進脖子裏。

  2009年,黃海跟着老鄉從四川南充老家來到西安,發揮自己的木工特長,在建築工地一做就是13年。現在,他在國際港務區陸港第三學校的建設工地工作。

  “木工活兒做的平不平,垂不垂直都關係到澆築混凝土的質量……這裡面門道很深,體力得好,還要動腦。”黃海説。每天早上六點半,黃海準時來到工地,一直作業到上午十一點。按照慣例,在中午最炎熱的時間段裏,建築工人都不進場。此時,黃海脫下安全帽和馬甲,準備開啟午休時間,“趁着中午,把濕透的衣服拿去晾晾幹,下午幹活時穿着舒服點。”

  可眼下的高溫天, 即便躲開了太陽最毒的時候,在超過10萬平方米的工地上,像黃海這樣的木工組,每天每人從計算、切割、搬運等大部分時間還得在露天場地上進行。在毫無遮擋物的工地上,記者的衣服已經全都被汗浸濕了,黃海的黝黑的皮膚也曬得發紅,“本來就熱,加上工地裏混凝土、鋼筋反射出來的熱量,最起碼有60℃。其實露天的工地還不是最熱的,在地下室裏幹活熱得就像蒸包子一樣。”黃海説,1.5升的大桶礦泉水是他的每日必備,一天最起碼灌下去五六瓶。

  談及工作的辛苦,黃海卻笑了笑。他告訴記者,憑藉自己的努力,他已經在西安安了家,和妻子、孩子一家三口都成了新西安人,能夠融入這座城市,他感覺很幸福。(記者 龔偉芳 實習生 劉若溪)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6112889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