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帶來便捷貼心醫療服務

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成求醫首選地
2022-07-29 09:40
編輯: 汪艷
來源: 西安日報

  家庭醫生進社區為居民義診。(受訪單位供圖)

  家庭醫生入戶為轄區居民看病。(受訪單位供圖)

  “成醫生,我照着你説的方法調整了用藥和生活習慣,感覺現在好多了。”7月26日上午,家住東關南街蔡家巷的69歲的陳爺爺接受完檢查十分滿意。

  “我簽約5年多了,成醫生對我的情況非常熟悉。”老人告訴記者,通過家庭醫生的健康指導,自己的血壓已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得民心、接地氣,讓我們老百姓足不出戶,在家就能享受家庭醫生團隊上門服務,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陳爺爺笑呵呵地誇讚道。

  家庭醫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主要是暢通醫生與居民的聯絡渠道,建立穩定的、信任的服務關係,讓居民享受到更為便捷、貼心、連續、綜合的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城市的大街小巷,農村的各個角落,免費送醫送藥、開展巡診義診,家庭醫生發揮着居民健康“守門人”的作用。

  “小成,看到你,我們老兩口心裏就踏實。”家住東關南街社區78歲的康妙珍老人患有高血壓和甲減等慢性病,她的老伴、81歲的李金波患有糖尿病,子女都不在身邊,到大醫院看病人多、不方便。自從有了家庭醫生,特別是這5年來,康妙珍老人只要身體不適,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給家庭醫生小成打電話。

  老人口中的小成全名叫成路,今年47歲的她是西安市碑林區東關南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一名全科醫生。“視、觸、叩、聽”是她長期堅持的診療習慣,手電筒、聽診器、手錶是她診斷病情的“武器”,通過細緻的問診、詳細的體格檢查,盡量讓病人少抽血少化驗。“有事找成大夫!”“見到成大夫,心裏就踏實了!”“她老是笑瞇瞇的,不會讓你多花一分錢。”……這些讚譽在社區居民間口口相傳,她因此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

  轄區張大爺因上腹痛前來就醫,通過成路的檢查,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成路一面組織護士建立靜脈通路、進行吸氧等治療,一面&&上級醫院轉診。張大爺當時情緒激動,生氣地説,“我早聽説你們醫院藥費低、態度好,鄰居讓我找你,可你卻把我往大醫院推,我不去,就要叫你治療!”經過成路的耐心解釋,老人以最快速度被轉診到上級醫院。事後,張大爺逢人就説“成大夫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自2008年擔任全科醫師團隊隊長以來,成路創造性開展轄區居民的衞生保健工作,在居民的健康建檔、家庭簽約、慢性病患者管理等各項工作中成績突出,以電話隨訪、門診諮詢、上門服務等多種形式,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遵醫依從性,避免了患者嚴重併發癥的發生。轄區居民每每提到成大夫,都讚不絕口。“成大夫不是打電話,就是上門到家為我們免費測血壓、血糖,監督指導我們用藥,她真是家門口的好醫生,就像自己的閨女一樣關心我們的生活。”這是轄區老年患者的共同心聲。

  讓轄區居民在社區就能看好病

  碑林區東關南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主任魚向來告訴記者,服務中心成立了7支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定期深入社區、走進家庭,為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衞生服務。陜西省人民醫院是服務中心的醫聯體上級單位,對中心進行技術扶持、業務指導,雙方建立了互信的“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魚主任&&,這10年來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硬體、軟體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服務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成了老百姓求醫問藥的首選地。尤其是隨着醫改不斷深入推進,醫聯體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形成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格局,有效引導了患者的就醫去向,讓轄區居民能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就醫負擔。

  據悉,碑林區轄區面積23平方公里,下轄8個街道辦事處、98個社區,常住人口67.97萬人。按照“優化整合、便民利民”的原則,碑林區現建有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0所,社區衞生服務站12個。全區共組建87支全科醫師團隊,每支團隊由一名醫生、一名護士、一名公衛人員和一名上級醫院專家組成,並將人員名單、工作職責、服務時間、服務項目和&&電話進行公示,根據服務半徑和人口數量,結合實際,合理劃分責任區域、明確服務人數,實行網格化管理,為簽約服務奠定良好基礎。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以轄區老年人、孕産婦、兒童、殘疾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服務人群,以居民自願選擇為原則,積極宣傳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簽約服務進社區等活動,為簽約群眾提供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衞生和約定的健康管理服務。(記者 張黎娜)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6112887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