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7月22日電(鄒競一)光潔的柏油路旁,林立着繽紛的墻畫;精緻的帳篷和樹屋前,散佈着蟲鳴悅耳的綠蔭;連片的生態果園裏,科普研學與採摘活動豐富多彩……秦嶺北麓山腳下,一條點綴特色村落的生態休閒産業帶逐漸成型。
近年來,西安探索村企合作共建多元化産業,通過開發智慧農業、研學旅游、文藝項目等産業,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使“歸園田居”的美好願望落地生根。
智慧農業助力農民增收
“戶縣葡萄”作為胡家莊村的主導特色産業,已經成為西安市鄠邑區的一張名片。十餘年來,胡家莊村和當地企業探索三産融合發展新模式,延長産業鏈提高附加值,將葡萄種植産業升級為以葡萄酒深加工為主的特色産業,使農民人均年增收800元以上。
背靠青山,溪水潺湲。業態豐富的西安高新區李家岩村,已經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網紅打卡地”。在智慧農業花卉展示中心,5000余株蝴蝶蘭爭奇鬥艷、競相開放。在生態溫室大棚,無土栽培的特色聖女果、西瓜等果蔬銷量也十分可觀。

西安高新區李家岩村的智慧農業中心,游客們正在觀賞蝴蝶蘭。(7月20日攝)新華社發 鄒競一 攝
李家岩村通過投資入股,與鄉村振興公司合作,發展兼具生産、展示、採摘、研學等多功能的智慧觀光農業。同時,還通過引進精品民宿、親子體驗、創客空間等新業態,助力農民增收。今年“五一”以來,接待游客近60萬人,帶動就業420餘人,共計收益500余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0萬元。
鄉村旅游擴容集體經濟
越野摩托、真人CS、親子休閒、生態教育……位於秦嶺北麓中段的鄠邑區栗峪口村被各種類型的營地環繞,曾經的貧困村如今宛若一座野外游樂場。

這是位於鄠邑區胡家莊村的奇蹟農莊休閒營地。(7月20日攝)新華社發 鄒競一 攝
綿延至山腳的鄉村公路旁,一輛閒置的綠皮火車被改裝成民宿,用於接待研學旅游的團隊。沿路下行,玉米、豆類、瓜果、花卉等作物在生態教育基地有序生長,成為學生游客進行自然觀察的理想場所。據介紹,近年來,鄠邑區栗峪口村與企業積極合作,打造紅色旅游、親子探索、農耕研學三大文旅産業基地,吸引了數十萬游客。
同樣深耕文旅産業的還有西安高新區平堰下村。在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平堰下村着力打造精品民宿,致力打造理想鄉村生活。
把閒置農宅改造成民宿,開窗見山、綠意盎然。周邊設置兒童游樂區、種植採摘區、萌寵樂園等配套設施,可開展企業團建、露營派對、親子研學等活動。項目通過引入第三方公司運營管理,吸納周邊富餘勞動力,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自5月中旬試運營以來,民宿共接待約600人次,營業收入近17萬元。
藝術項目賦能鄉村文明
走進鄠邑區蔡家坡村,處處散發着藝術氣息。
沿着寬闊的8號藝術公路進入村莊,不僅能看到40余幅民俗墻畫,還途經美術館、雕塑館、麥田劇場以及提供公共藝術空間的“村長之家”。

蔡家坡村美術館正在展出“麥客”主題攝影展。(7月20日攝)新華社發 鄒競一 攝
2018年以來,蔡家坡村依託優美的自然環境,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以打造國際藝術村落為目標,聯合各大藝術院校和文藝團隊,連續舉辦四屆關中“忙罷”藝術節,讓秦腔、美術、戲劇、詩歌等藝術魅力在田野上綻放。
藝術項目不僅促進了鄉村文明建設,還帶動了民宿餐飲、有機農産、文創衍生品等産業融合發展,開闢了文藝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子。2021年,蔡家坡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蔡家坡村黨支部書記秦衛東介紹,目前,村旅游從業人員達200餘人,年綜合旅游收入1400余萬元。
西安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張軍剛&&,下一步西安將在2025年前打造100個有顏值、有內涵、有底蘊、可持續鄉村建設示範村,培育一批可借鑒、可複製的鄉村建設“西安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