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日,夏至。夏至後不久,便是伏天,俗語説:“夏至三庚便數伏”,這意思是説,從夏至日開始數起,數到第三個“庚日”就進入初伏,也就是入伏的首日。天文科普專家&&,今年從夏至日起後數到的第三個“庚日”是7月16日,意味着這一天是入伏的時間。
今年的夏至是公曆6月21日,從夏至日算起,第一個“庚日(庚戌日)”是6月26日;第二個“庚日(庚申日)”是7月6日;第三個“庚日(庚午日)”是7月16日,於是7月16日就成了今年初伏(也叫頭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續的時間固定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從7月16日至7月25日;末伏(也叫三伏),是立秋之後第一個“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7日,往後找到的第一個“庚日(庚子日)”是8月15日,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續的時間也固定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從8月15日至8月24日。初伏和末伏之間的時間,都是中伏,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今年的中伏是20天,從7月26日至8月14日。
林願&&,一般來説,“三伏”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氣溫最高,但受各種氣象條件影響,各地全年中的極端氣溫未必出現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出現在“三伏”。但不管怎麼説,“三伏”恰在小暑和大暑節氣之間,確實是盛夏酷暑時節。這一時節,全國多地都會開啟“蒸烤”模式,公眾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採取措施平安度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