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泉第三屆鎏金銅蠶文化國際研討會西安舉行

2022-06-11 17:52
編輯: 郝雲菲
來源: 新華網

  

  6月11日,中國·石泉第三屆鎏金銅蠶文化國際研討會暨“鎏金銅蠶·絲路之源”招商經貿旅游系列活動在西安舉行。

  為進一步弘揚鎏金銅蠶文化,助推中國金蠶小鎮建設和三産融合發展,擴大“秦巴山水·石泉十美”旅游形象品牌影響力,提升“絲路之源·中國石泉”經濟文化發展水平。6月11日,由陜西歷史博物館、安康市委宣傳部以及石泉縣委、縣政府聯合主辦,以“弘揚鎏金銅蠶文化 建設文化旅游名縣”為主題的中國·石泉第三屆鎏金銅蠶文化國際研討會暨“鎏金銅蠶·絲路之源”招商經貿旅游系列活動在西安絲路藝術劇院舉行。

  參會嘉賓圍繞“鎏金銅蠶文化與文化旅游名縣建設”主題開展學術研討。

  會議期間,來自 “一帶一路”沿線外籍學者、高校院所代表、蠶桑專家和著名文化旅游及經濟學者出席,圍繞“鎏金銅蠶文化與文化旅游名縣建設”主題,分別通過《鎏金銅蠶的文化意義與蠶桑産業》《後疫情時期以金蠶文化振興促進中外民心相通》《解讀有機生態陜南石泉的突破密碼》主旨演講開展學術研討。

  石泉縣委副書記、縣長梁鴻宣讀了中國·石泉第三屆鎏金銅蠶文化國際研討會“石泉宣言”。

  會上,石泉縣委副書記、縣長梁鴻宣讀了中國·石泉第三屆鎏金銅蠶文化國際研討會“石泉宣言”。宣言通過大力弘揚鎏金銅蠶文化、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名縣、紮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更大力度推動經貿合作、積極促進對外開放發展以及持續深化國際文化交流六個方面,讓鎏金銅蠶文化走出陜西、走向世界,為促進全球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世界經濟復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石泉力量。

  石泉縣位於安康市西部,北依秦嶺、南枕巴山,地處秦巴腹地、漢水之濱,是中國先秦鬼穀子文化發祥地,國寶“鎏金銅蠶”出土地,也是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衞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游示範縣,素有“秦巴山水、石泉十美”之稱,被譽為“鬼谷故里、智慧之鄉”“絲路之源、金蠶之鄉”。

  安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石泉縣委書記陳蓮致辭。

  安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石泉縣委書記陳蓮在致辭中説,作為蠶桑文化的實物印跡和文化標識,“鎏金銅蠶”見證了古絲綢之路的繁榮興盛,也見證了“一帶一路”的勝利起航,映照着千年文明的交融與變遷,成為了石泉響亮的文化名片。自2019年中國·石泉首屆“鎏金銅蠶”文化國際研討會舉辦以來,廣大專家學者深入挖掘以蠶桑文化、農耕文化、絲路文化為內涵的金蠶文化,全新闡釋了以民為本、勤勞奉獻、精益求精、追趕超越的金蠶精神,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使千年“鎏金銅蠶”綻放出了新的光彩,為石泉縣蠶桑産業發展注入了生機活力。

  陜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紀委書記朱銘在致辭中&&,鎏金銅蠶是千年絲路歷史的見證,更是絲路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友好使者。陜西歷史博物館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石泉鎏金銅蠶文化産業大發展、大繁榮,充分利用國家級博物館資源優勢為石泉縣搭建好宣傳推廣的&&。同時,在深度挖掘鎏金銅蠶出土地“譚家灣遺址”的文化內涵、打造鎏金銅蠶文化研究院,提高文化視野,提升研究深度,做強做大“鎏金銅蠶”品牌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撐。並通過提煉鎏金銅蠶所蘊含的無私奉獻、開放包容、勇於創新和工匠精神等途徑,讓國寶“鎏金銅蠶”演變為新時代創新驅動的重要引擎,成為石泉對外宣傳推廣,實現小金蠶大産業歷史性蛻變的響亮名片。

  百餘種石泉名優農特産及旅游文創産品參展。

  研討會後,同期舉辦的“鎏金銅蠶·絲路之源”招商經貿旅游系列活動包括招商引資推介會、富硒食品及名優農産品展銷推介會、旅游營銷大會和文藝演出活動,邀請多家縣內外知名企業參加系列活動,100多種石泉名優農特産及旅游文創産品參展,全方位展示石泉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品牌形象、文旅資源和特色産業優勢。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3112873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