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吃的桑葚都是紫的,在這裡我竟然看到白的桑葚和長果桑,原來桑樹還有這麼多品種,真的是好吃好玩還學到了知識”來池河小學的學生祁明曦讚嘆道。
入夏以來,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連片的桑樹青翠欲滴,成串的桑葚挂滿枝頭,微風佛過,儘是桑果的清甜。在醉美桑海景區桑果採摘園,人頭攢動、笑聲不斷,來自雲霧山中心小學和池河小學200多名小學生組團到這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通過桑田耕作、蠶室喂養、桑果採摘、參觀博覽園、展覽館等課程形式,寓教於樂,寓學於游,讓師生們感受到不一樣的課堂樂趣。
近年來,池河鎮依託豐富的蠶桑旅游資源優勢,以鎏金銅蠶文化為元素,從旅游産業發展的要素入手,不斷優化配套環境,着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集研學科普、休閒觀光、文化傳承於一體的研學旅行基地,讓研學旅行成為池河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發展勢頭強勁。
石泉縣通過旅游項目支撐,蓄積研學發展勢能。金蠶小鎮蠶桑農旅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自2020年啟動建設以來,通過資源整合,依託金蠶小鎮項目建設,基地已建成金蠶之鄉展覽館、鎏金銅蠶文創産品展銷中心、桑棲雲村研學青旅、鎏金銅蠶出土地文化公園、醉美桑海博覽園、果桑採摘園、荷塘月色體驗區等項目,正在建設中的鎏金銅蠶文化孵化中心、桑蠶科普館、蠶桑工坊等項目預計將在2022年底竣工。同時配套建設了桑棲旅游環線、金蠶大道、星級旅游公廁,新建游客中心停車場,項目總投資超過3億元。
以弘揚蠶桑文化、傳承金蠶精神,參與農耕體驗、感受傳統魅力為主旨,圍繞“桑、蠶、絲、史、勞、游”六大主題,精心設計具備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的研學系列課程50余項。通過不同的研學載體,不斷豐富研學內容,着力實現文化傳承、科學普及、實踐鍛煉、德育教育、素質提升等綜合目標。“我們已同縣內其他景區進行了路線串聯,下一步我們將聯合周邊市縣,加強與旅行社的交流合作,通過“精點打造、産品聯合、區域合作”等方式,不斷豐富研學內容。”石泉縣鎏金銅蠶文旅公司負責人宋世兵&&。

池河鎮歷史悠久,是國家一級文物“鎏金銅蠶”出土地,是全國重點鎮、省級重點示範鎮、全省綜合改革示範鎮,也是西北第一蠶桑大鎮,有着紮實的蠶桑産業基礎和深厚的蠶桑文化底蘊。通過深挖鎏金銅蠶文化內涵,推進鎏金銅蠶文化建設“六個一”(一組“金蠶之戀”主題歌曲、一個鎏金銅蠶文化公園、一本散文詩歌小説故事集、一部影視劇或電影、一個文化研究院、一台大型情景劇)工程,舉辦了兩屆鎏金銅蠶文化國際研討會,完成了金蠶小鎮VI形象設計,實施了金蠶小鎮標識標牌建設。並通過展館、公園、浮雕、文創産品、桑海體驗等方式,科普蠶桑文化,追溯鎏金銅蠶前世今生,展示蠶桑産業發展成就。同時結合鎏金銅蠶文化元素,開發了蠶桑文化紀念品、學習辦公用品、裝飾物件等系列文創産品80多項。
2022年5月,金蠶小鎮蠶桑農旅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被認定為第四批陜西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是陜西省首個蠶桑文化主題的研學基地。同時,池河金蠶小鎮先後與陜西師範大學、河海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長安大學合作建立了各類文化體驗、實踐基地。
“通過打造研學實踐基地,提高了我們研學基地的品牌影響力,同時也倒逼我們不斷優化旅游服務環境,提升研學教育能力,希望通過發展研學旅行業態,進一步激發池河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活力”池河鎮人大主席劉淼説。
截止目前,金蠶小鎮研學基地累計接待安康、漢中、西安等地各類旅游研學團體260余批次、10萬餘人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吳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