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走進秦嶺 探秘“世界生物基因庫”

2022-05-22 09:59
編輯: 郝雲菲
來源: 三秦都市報

  珙桐

  華山新麥草

  川貝母

  紅豆杉

  

  廣貨街保護站站長解振鋒在草叢中尋找動物留下的足跡

 

  秦嶺國家植物園科研中心主任朱琳查看紅豆杉生長情況

  張丹輝為幼年大熊貓稱重

  生物多樣性構建了人類生存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

  森林是陸地上生物最多樣、最豐富的生態係統,是動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綜合體,保護森林就是直接和間接保護生物多樣性。

  據統計,目前,陜西秦嶺森林覆蓋率已達82%以上,濕地生態係統得到有效恢復;朱鹮野外種群已經突破4450只,全部在陜西。大熊貓野外種群由十多年前的273只增加到345只,棲息地面積36.06萬公頃,羚牛和金絲猴種群數量也持續增長,分別超過5000頭和4000只,金錢豹、金貓、豹貓、黑熊、紅腹角雉、血雉等約40種珍稀野生動物已經連續兩年在秦嶺中被監測到,秦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動植物王國”“世界生物基因庫”。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本報記者走進秦嶺,從自然保護區、珍稀野生動物養殖、動植物基因庫三個方面展現我省在生態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

  “邂逅”動植物王國中的精靈

  “血雉!”“在哪裏?”“剛從雪地那邊跑進竹林裏了。”“停,別驚擾,悄悄過去監測一下。”5月17日上午,在海拔2570米處的秦嶺梁頂光頭山上,正在巡查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貨街保護站4名工作人員發現“目標”後,迅速展開了工作。

  “血雉是一種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瀕危雉類,屬于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秦嶺是血雉分布的東限,咱們今天收獲不小。”廣貨街保護站站長解振鋒彎著腰、舉著手機一邊朝左前方的竹林輕輕靠近,一邊輕聲告訴記者,每年3月底到4月初,血雉開始配對繁殖,期間好多只雄鳥為爭奪配偶會追逐、打鬥,獲勝的才可以獲得和雌鳥的交配權,剛才看見的這對今年應該“有戲”。

  眨眼的工夫,這對血雉鑽進茂密的竹林,瞬間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為了不驚擾這對“夫妻”,工作人員朝西北邊的竹林走去。

  “這裏有一大堆動物糞便。”走在最前面的保護人員王濤突然停住腳步,彎下腰仔細察看。解振鋒擠到前面蹲下來,用木棍戳了幾下糞便説,“有意思,三種動物的糞便,分別是羚牛、金錢豹和血雉的,趕緊把這裏定位一下。”“海拔2568,坐標為33°50′45.7”E,108°46′19.5”N”,王濤一邊用GPS報數,張普一邊在《野生動植物監測登記表》上記錄。接著,工作人員又在前方發現了一株保護區域內十分少見的川貝母,並進行了定位登記。

  牛背梁保護區地處秦嶺腹地,已知區內有種子植物113科525屬1268種。其中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紅豆杉,Ⅱ級保護植物太白紅杉、連香樹、水曲柳、山白樹、星葉草和野大豆等6種,省級保護植物十多種。有獸類83種,鳥類171種,兩棲爬行類42種,魚類8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羚牛、豹、林麝、金雕等4種,Ⅱ級保護動物有黑熊、斑羚、紅腹角雉等26種。

  解開珍稀植物的“基因密碼”

  兩瓣純白如雪的苞片垂挂枝頭,在風中像白鴿展翅。5月16日,在秦嶺國家植物園中,和科研中心主任朱琳“對話”的植物叫珙桐,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

  珙桐屬于第三紀冰川存留下的孑遺植物,距今已有6000多萬年歷史了。“我們叫它‘植物界的活化石’。”説這話時,朱琳輕輕地撫了撫面前植物的葉子。

  “國內外的植物學家最早在陜西、四川、湖北等地發現了少量珙桐。從2018年開始,我們啟動了對它的研究和保護工作。”也就是在那一年,朱琳第一次見到野生珙桐。“在嵐皋縣的一個河道旁,我們發現了它。由于是秋季,已經進入珙桐的果期,葉片已基本脫落,一個個像核桃似的果實懸挂枝頭,特別好看。但那時候不能肯定,畢竟此前珙桐只是出現在書本上。直到鑒定後確定就是珙桐,心裏別提多激動了。”

  在陜西境內,此前發現的珙桐都在秦嶺以南,如何能夠在秦嶺北麓地區遷地保護成功,是朱琳和團隊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的事。這是個由30余人組成的團隊,大家分工明確——引種組,保育組,資訊組,專類園組,植物保護組。

  “2020年開始做了一係列保護性繁育實驗,通過多種技術手段,促使種子萌發率大大提高,成活率由野外的不足12%提升至80%以上。”如今,在秦嶺國家植物園中,通過種子繁育出來的珙桐已經有2000余株,和它相伴的是距今已有250萬年歷史的紅豆杉,後者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而珙桐和紅豆杉“合體”還有個好聽的名字——“秦嶺雙嬌”。

  目前,秦嶺國家植物園中遷地保護的植物種類達4700余種,它們中一半以上都是野生種。在不久的將來,朱琳和他的同事也許還會解開更多的植物“基因密碼”,用更科學的方式保護它們——通過遷地把受威脅的物種保護下來,擴大這些物種的種群數量。

  建立“秦嶺四寶”人工圈養核心種群

  2009年,張丹輝來到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實習,第一次見到秦嶺大熊貓,就讓他為之著迷。2013年,他轉行來到這裏飼養大熊貓,轉眼已進入第十個年頭。大家叫他“熊貓奶爸”,張丹輝很喜歡這個名字。

  5月18日,在周至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專業獸醫師張丹輝正在忙碌著巡視園區的大熊貓。

  在張丹輝的努力下,完善了大熊貓人工授精、凍精技術操作規范,初步建立了秦嶺大熊貓精子庫。同時,他也積極參加了《秦嶺大熊貓幹細胞種質資源庫的建立》《秦嶺大熊貓種公獸培育研究技術》《秦嶺大熊貓基因資源庫建設》等重點項目。協助團隊攻克了大熊貓凍精和人工授精技術、生殖激素測定技術、人工育幼技術等,建立了秦嶺大熊貓飼養繁育管理等技術體係。

  據了解,經過30多年研究攻關,如今,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構建完成了秦嶺珍稀野生動物傷病救護、疫病防控、人工飼養、繁育、圈養種群建立及野化放歸等遷地保護關鍵技術體係,是全國三個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之一,也是秦嶺大熊貓人工繁育的唯一專職機構。建立起了秦嶺大熊貓人工飼養繁育技術體係;突破了大熊貓生殖激素測定、種公獸培育等關鍵技術,破解了大熊貓繁育“三難問題”,累計繁育大熊貓28胎32仔,擁有世界唯一一只人工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

  不僅僅是大熊貓,截至目前,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累計成功繁育朱鹮400余只,金絲猴72只,羚牛58頭。共飼養珍稀野生動物370余只(頭),其中大熊貓37只,朱鹮200余只,金絲猴34只,羚牛34頭,其他野生動物70余只(頭)。建立了全國唯一的“秦嶺四寶”人工圈養核心種群,為秦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作出了突出貢獻。

  2021年,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入選“西遷精神先進團隊”。中心通過珍稀野生動物的救護、飼養繁育、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積極建設陜西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新高地。文/記者 李永利 石喻涵 李佳 圖/記者 馬昭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3112867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