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避免産業同質化 錯位發展走新路——陜西石泉鄉村振興見聞

2022-05-06 15:37
編輯: 汪艷
來源: 新華網

  成排的車厘子樹苗開出嬌嫩的新葉,不遠處的蜂糖李子園內翠綠一片……這是記者在陜西省石泉縣中池鎮堰坪村採訪時,看到的美景。在鄉村振興中,當地正以錯位化的發展思路,走出産業振興的新路。

  帶着記者徜徉在栽種着月季、波斯菊等20多種花卉的美麗山間,遙望著眼前正在茁壯成長的果樹樹苗,堰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葉友兵説:“在定點幫扶單位武漢理工大學教師郭建平的建議下,這片荒山才種上了各類營養價值高、附加值大的水果,‘花果山’雛形已經顯現。再過幾年,這片各500畝的車厘子園、李子園將會進入穩定豐産期,合作社和全體村民的收入會更有保證。”

  中池鎮堰坪村車厘子園內辛勤勞動的農民。(受訪者供圖)

  郭建平説,帶着感情投入鄉村振興是他從武漢來到秦巴山區的初心,幹就幹出點名堂是他的職責使命。“堰坪村山青水綠,土壤酸鹼程度適宜,終年溫差不大,在請教了多位水果種植專家並參考了同緯度其他地區産業發展現狀後,我提出了發展高附加值水果種植的思路。通過流轉土地集中耕作,7個品種車厘子已經試種成功。讓堰坪村成為真正的果鄉、花海,是我這幾年的工作重點。”

  中池鎮堰坪村車厘子園內辛勤勞動的農民。(受訪者供圖)

  放眼望去,栽種着兩萬棵車厘子樹苗的果園茂密而繁盛,穿梭在其間忙碌不停的身影,更加凸顯出這裡的生機與活力。堰坪村村民葉友玉身有殘疾,無法從事較重的體力活。從車厘子果園開建之日起,他就成了這裡的産業工人,挖坑、培土、除草、施肥……他説:“在果園務工,每年能為我家帶來兩萬多元的收入,鄉村振興讓像我這樣的殘疾人看到了過上富足新生活的希望。”

  配備了現代化生産設施的中池鎮茶園。(受訪者供圖)

  郭建平説,在果園內進行套種、輪作,保障土壤肥力,是科學種植、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去年我們嘗試引種的油南瓜獲得了不錯的效益;今年我們準備在果園套種大豆。有國家糧食生産政策的扶持,南瓜又‘渾身是寶’,我們這片果園,前景可期!”

  中池鎮黨委書記夏玉剛説,中池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打造中池花海、魅力田園是鄉村振興的目標。“全鎮12個行政村中,我們依據各個村的自然稟賦,確定了不走同質化發展、實現差異化振興的思路,有的村適宜稻蝦共生,我們就進行水産養殖;有的村適宜花、果種植,我們就大膽嘗試;有的村適宜建設網紅婚紗攝影打卡點,我們就在農旅融合上勇於探索……在鄉村振興中,我們産業基礎正在不斷打牢,逐漸達到了産業布局清晰、帶動效益明顯、村民參與積極的效果。”(記者劉彤)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6112862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