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4月23日電(記者 李浩)四月的黃河晉陜峽谷宜川段,母親河在青山翠嶺間蜿蜒奔騰,兩岸樹木成林,滿目綠色。
近年來,宜川縣加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力度,累計在黃河沿岸山體造林3.5萬畝,造林成活率從過去的40%提高到了現在的90%以上,實現了宜川區域在衛星版圖上由黃變綠的治理效果。
為了提升壺口瀑布景區周邊山體森林景觀,宜川今年春季實施了黃河壺口瀑布生態公益林建設項目。4月20日,造林作業進入了最艱難的施工階段,面對作業區域山勢陡峭、岩石外露、土層淺薄等現狀,造林工作隊動用大型吊車先把苗木調運到20多米高的懸崖上,再靠工人肩扛運送到栽樹處。扛苗木、壘石坑、填土層,每個工人一天在陡峭的山坡上最多只能栽植10棵樹。
“以前山峁上光禿禿的,就長些酸棗樹,現在成片的油松、側柏長得鬱鬱蔥蔥,看著心裏都美滋滋的。”有着20多年造林經驗的當地造林工人李世珍説。
既要保證成活率,要生態效益;又要提升觀賞度,要旅游價值。這次營造生態公益林面積達到290畝,全部栽植本地育植的白皮松樹種。林業工程師劉博説:“這次生態造林,將改變黃河壺口瀑布景區周邊山體植被類型,喬木樹種單一和缺乏觀賞性的狀況得到了改善。造林作業的不斷推進,將持續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的綠色生態屏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