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七日,在龍頭鎮育秧中心,工作人員在進行育秧工作。通訊員 陳立智攝
春爭日、夏爭時。城固縣廣袤的田野裏涌動着春耕熱潮,“西北小江南”一派生機盎然。
“今天的苗又長了不少。瞧瞧這顏色,正!品相也好。” 4月12日清早,城固縣龍頭鎮六一村村民雷明華一路小跑到新建成的現代化育秧中心,檢查秧苗的長勢。
“以前育秧、平地、做畦、播種、壓種、覆膜,工序多,還費時費力。一天下來累得腰都直不起來,遇上低溫、寒潮更是‘雪上加霜’。”雷明華樂呵呵地向記者介紹,“翻過夏天我就76歲了,農活是幹不動了。幸虧村裏有了這個大棚,可以幫我育秧。”
今年,為應對異常天氣等不利因素影響,確保糧食增産豐收,城固縣在龍頭鎮六一村建成漢中市首個現代化育秧中心。4月7日,該育秧中心正式投用,標誌着城固縣糧食生産邁入全鏈條“科技時代”。
走進佔地1800平方米的育秧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播種流水生産線:傳送帶載着空的育秧盤,經過第一個黑色“漏斗”,便鋪上一層營養底土,自動灑水後,第二個黑色“漏斗”又均勻地“吐出”種子,緊接着便是第三個黑色“漏斗”在谷種上均勻覆蓋一層營養土。
“這條流水線,不僅可以統一底土厚度、均勻播種,確保秧苗長出來密度適中,而且工作人員只需配製營養土、浸種催芽,這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龍頭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劉新國説。
順着流水線走進大棚,幾個工作人員正有序地將播種完成的育秧盤從傳送帶上取下,再整齊地放入育秧架上。這些育秧盤放好以後,只需要按下啟動鍵,大棚就可以根據秧苗的生長情況,自動控制所需的溫度、濕度、水和光照。
再往裏走,4組育秧架正緩緩地上下翻轉,劉新國指着育秧架上方的電子顯示屏説:“這裡可以實時顯示大棚裏濕度、溫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指數,現在大棚裏上層溫度是27.2攝氏度,非常適合秧苗生長。”
“我們現在一共有6套自動化育秧設備,單批次育秧能力可達到5000畝,之後再通過插秧機插秧,每畝能降低200多元的成本。”劉新國介紹,他們還利用這套設備培育蔬菜苗,吸引農戶科學育苗,提高收益率。
同時,針對附近年齡較大和常年外出務工的村民,他們還提供“幫耕幫種幫收”服務,讓農戶不下田也能過豐收年。截至4月初,育秧中心已簽訂2000余畝“代耕代種代收”協議,增添10余&插秧機及30多&配套機械。(陳艷 通訊員 馮詩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