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西交大首屆“國運杯”辯論賽首場辯論賽現場。新華網 楊喜龍 攝
12月8日晚,在西安交通大學絲路大講堂裏,首屆“國運杯”辯論賽,在通識核心課《音樂、哲學與科學思維》的第三屆音樂會及全國公開直播課堂上正式啟動。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正方四辯選手張景翔、反方四辯選手任祥華贏得首場辯論賽最佳辯手。
據了解,本次西安交通大學 “國運杯”辯論賽,由西安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牽頭,人文學院哲學教授、國際辯論賽知名評委之一韓鵬傑教授發起,西交大校友李健、辛曉紅伉儷發起的陜西國運教育慈善基金會支持,旨在繼承西交大辯論賽的優秀傳統,充分發揮辯論賽對創新人才培養的作用,融入課程思政內涵,踐行“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該“國運杯”系列辯論賽,由西交大人文學院的《論語的智慧》《中國傳統文化》《批判性與創新性思維》《中國文化與文學精粹》《音樂、哲學與科學思維》以及《鋼琴藝術表演》等六門課程承擔,將通過不同課程分別進行,經過交叉進行、層層選拔、評委嚴格評選之後,最終選出兩支隊伍進入決賽。

12月8日,在西交大首屆“國運杯”辯論賽首場辯論賽上,張景翔(左)、任祥華(右)兩位選手得最佳辯手。
在首場辯論賽上,《音樂、哲學與科學思維》課程的8位同學以 “聲有哀樂、聲無哀樂”為主題展開辯論。該辯題出自中國古代音樂家、哲學家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切中音樂思維與哲學思想的交叉匯聚,通過思想明辨、思維表達、哲學思考等方式,對學生的跨界創新思維培養提供了一次真刀實槍的辯論訓練。西交大文學院韓鵬傑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陸衛明教授以及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副院長陳靈擔任評委。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正方四辯選手張景翔、反方四辯選手任祥華贏得首場辯論賽最佳辯手。
“思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藝術鑒賞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陜西國運教育慈善基金會理事長辛曉紅説,希望此次辯論賽能吸引更多學生關注表達、參與辯論,切實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也為今後的成長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也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成為新時代的合格接班人,為祖國的未來而擔當重任。

12月8日,西交大通識核心課《音樂、哲學與科學思維》第三屆音樂會現場。新華網 楊喜龍 攝
當日,在本次公開課的音樂會環節,樂音飛揚、琴音悠長。中國風格鋼琴作品《春舞》《彩雲追月》的精彩演奏和歌曲《父親寫的散文詩》《浮誇》的演唱展現了西交大學生深厚的藝術功底;一首中國傳統曲藝“快板”《三打白骨精》聲叩人心,更是把全場觀眾的情緒點燃。藝術教育熏陶情感、啟迪審美思維,讓現場師生身臨其境、沉浸其中。
“這是一場大學生辯論賽,也是一次通識核心課的學生現場展演,更是學科交叉、跨界融合、創新思維體驗與啟迪的探索實踐。”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曹耿獻説,此次課程是科學與藝術、大學與社會、愛與智慧的交融,希望同學們都能插上科學與藝術的翅膀,眼裏有光,心中有愛,未來更加美好。
據了解,西交大《音樂、哲學與科學思維》課程由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曹耿獻及課程團隊成員吳偉烽、方小笛、劉俊峰和陳陽靜老師共同開設,是一門是跨學科、跨團隊、跨領域的通識核心課。首次創造性地將音樂、中西哲學、科學思維進行交叉融匯,旨在通過跨界思維的體驗、訓練等模式開展教育教學改革,開展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啟迪與熏陶。目前,該課程已經開課3輪,採用了團隊專題講授、博士進課堂、課程音樂會、辯論賽、小組分享討論等多元化教學方式,線上線下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廣泛歡迎。(楊喜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