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單上這種二維碼千萬別亂掃

“掃碼送紅包” “掃碼抽手機”
2021-11-17 09:38
編輯: 張思思
來源: 西安晚報

  快遞單上出現的掃碼廣告

  今年的“雙11”落幕不久,很多消費者的快遞接踵而至,大家每天收快遞、拆快遞樂此不疲。近日,記者接到不少市民反映,自己的快遞單上常常被“加料”,“掃碼送紅包”“掃碼抽手機”的字樣屢見不鮮。真如小廣告上所説掃碼就能領福利嗎?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二維碼廣告藏身快遞單

  “5元紅包掃碼領取”“有機會抽2瓶洗手液 先別撕!”“你有1箱速食麵待抽取”……很多市民發現,收到的包裹上,這樣的小廣告直接印在快遞單的最下面,和單子上的其他資訊融為一體。有市民禁不住好奇,拿起手機掃了掃。

  “這些所謂的‘福利’掃碼進去全是廣告,甚至包括貸款和理財業務,讓你填個人資訊,不僅沒有紅包、獎品,反而有泄露自己資訊的風險。”市民小顧告訴記者,在她“雙11”網購的快遞中,很多快遞單上都印著這種掃碼廣告,自己被廣告上的“紅包”字樣吸引,就試了試。

  記者也檢查了最近收到的快遞,確實有不少都印著掃碼廣告。記者用手機了掃了掃“你有1箱速食麵待抽取”所指示的二維碼,彈出界面是一個“取件福利社”的抽獎轉盤,隨即界面彈出中獎“年享360G流量”的窗口,接下來就需要輸入姓名和手機號等個人資訊。接著,記者又將其他包裹上“有機會抽2瓶洗手液”“砸金蛋”“5元紅包掃碼領取”等文字所指的二維碼都進行了掃描,試驗多次,最後出現的界面要麼是引導用戶填寫自己資訊,綁定軟件;要麼是借貸、理財等“獎品”。

  記者還發現,一些官方旗艦店發貨或是購買的價格較貴物品包裹的快遞單往往沒有掃碼廣告,一些個人商家或是購買的商品價格為幾十元到百余元的,快遞單上出現掃碼廣告的概率非常大。

  商家表示廣告是係統自動生成

  很多網友都在吐槽自己被快遞單上所印二維碼忽悠的經歷:“寫的掃碼贏iPhone,掃進去是一款App的主頁。”“我掃進去它讓我填寫個人資訊領獎,填了資訊卻什麼都沒有了,這不是騙我隱私嗎?”

  那麼,這些掃碼廣告到底是誰印在快遞單上的呢?

  記者向某快遞企業客服詢問,客服人員表示,公司快遞單資訊正常情況下是手機號、地址、收件人和單號,其余資訊不用理會。

  記者又詢問了一名淘寶店主,他表示,掃碼廣告是電商平臺的發貨列印係統自帶的。他進一步解釋稱,每次他發貨時,係統會根據資訊自動生成快遞單。“其中一步就是選擇列印模板,在模板裏,就有二維碼廣告,而且這個廣告是後臺設置好的,商家也控制不了內容。”這名淘寶店主表示,具體發布廣告的是誰,得看他當時使用了哪一款列印單據的軟件。“比如顧客是在淘寶下的單,如果快遞單上有廣告,那就是菜鳥平臺發布的,因為淘寶的訂單用的都是菜鳥的列印軟件。”

  對此,菜鳥方面表示,這屬于正常操作的廣告位,都是正規的商家合作,經過篩選,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是否填寫資訊。此外,對于消費者反饋的情況,菜鳥也會進一步規范頁面體驗,保護消費者隱私。

  這種二維碼不要亂掃

  近些年,隨著網購的普及,除了快遞單廣告位外,快遞裏還有不少好評返現、贈送物品的小廣告。採訪中,不少市民表示,不會輕易相信,這些資訊的真實面目不過是一些誘導消費者的“套路”。

  記者咨詢了一位律師,該律師表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資訊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資訊,應當明示收集、使用資訊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消費者同意。掃碼廣告涉嫌誤導消費者,如果是誘導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如果是誘導消費者填寫個人資訊,同樣涉嫌侵犯消費者個人資訊受保護的權利。

  因此,有關部門應該重視快遞廣告的問題,加強對快遞廣告的管理力度,對廣告和投放廣告的商家進行審批和監管;快遞單列印係統應對此進行規范,選擇正規商家合作,篩選優質廣告,保護消費者隱私。

  在此也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對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不要亂掃,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如果掃碼後跳轉到其他連結或要求輸入個人資訊請勿繼續,以免泄露隱私,造成個人財産損失。

  文/圖 記者袁玥 實習生韓渭清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11215112807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