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5月26日電(記者潘清)伴隨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核心領域,如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産力也被知名高校視為重要課題。復旦大學宣布,依託籌建相關專業碩士項目強化“技術轉移”人才培育。
這是記者從25日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主辦的“科金教融——2025創新價值轉化論壇”上獲悉的。此次論壇旨在探討金融、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許徵&&,復旦大學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致力於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轉化為實際生産力,服務國家發展和人民福祉。籌建技術轉移(MTT)專業碩士項目,旨在培養領軍型技術經理人,為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發展築牢堅實的人才根基。
據了解,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MTT項目聚焦五大人群:科技創業者,技術轉移專業人員,科技企業技術、市場及産品部門管理人員,投資經理及法律等專業服務人員,科技園區及政府科創服務人員;擁有三大職能方向:科技成果商業化、技術轉移金融、國際技術轉移;關注五大行業方向: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及新材料、航空。
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黨總支書記、經濟學院分黨委書記李粵江&&,將通過整合學科優勢和校友資源構建全覆蓋全生命周期技術轉移體系,培養技術轉移人才,助力國家科技産業發展。
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教授透露,項目承接復旦大學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任務,依託學院優勢提供金融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服務,助力科創企業發展。項目同時側重國際技術轉移,幫助中國企業出海,實現技術落地。
論壇上,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戴敏敏以《構建耐心資本生態 賦能科産創新融合》為題,闡述了耐心資本在科技創新中的關鍵作用。戴敏敏&&,科技創新已進入“深水區”,需要耐心資本作為關鍵支撐,同時需要打破創新資源壁壘,構建科産融合完整生態。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打造創新人才生力軍,建立與創新鏈匹配的基金矩陣,布局三大先導産業、未來産業等産業鏈戰略制高點,深化創新策源協同網絡、強化縱深策源體系,完善人才驅動的轉化機制,高起點打造特色産業研究體系。
戴敏敏&&,期待上海國投與復旦大學在“政産學研金服用”等各類資源要素深度融合方面進一步跨界合作,構建校內外協同創新“朋友圈”,共同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問題,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