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鎮直通車 | 緩解小區停車難,北蔡鎮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機制
浦東新區北蔡鎮人大在鎮黨委領導下,按照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關於堅持黨建引領 發揮街鎮人大職能作用 融入基層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將居民群眾停車難問題轉化為代表履職重點項目,在深入調研、廣納民意基礎上,聚力助推專項治理,強化跟蹤閉環監督,努力把人大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由點及面全面深入,“六項舉措”調研停車難問題
由北蔡鎮人大牽頭,將最為典型的“六里區域老舊小區停車難”作為切入口,由點及面深入調研全鎮停車難問題。
“集中談”:召集三大社區、部分居委分批召開座談12次,梳理停車位缺口數、停車矛盾現狀、解決措施和面臨困難等。
“實地看”:結合“四百”大走訪,實地走訪30余次,掌握一線情況。
“底數清”:對全鎮67個居委、150個小區開展全覆蓋排查摸底,對小區性質、自住戶數、出租戶數、車輛數、停車位數、車位缺口數、外部停車資源等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問卷查”:組織開展問卷調查,40個居民小區、2000名居民參與,“停車難”位列“社區最不滿意的公共服務”首位。
“外出學”:赴奉賢、廣州等地取經,就智慧停車管理、小區外停車設施建設、小區內停車規則優化等,學習先進經驗和前沿做法。
“代表提”:在市、區、鎮人大代表集中&&社區活動中,三級代表共話停車難,更多從政策引導、政策制定層面獻計出力,向市級上報意見建議2條、區級上報意見建議2條。通過一系列綜合舉措,鎮人大形成了《關於緩解停車難問題的調研報告》,提出對策建議6條,為推動問題解決提供了有益思路。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四個助推”聚力停車難治理
在專項治理工作中,北蔡鎮人大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始終,引導代表深度參與停車難問題破解。
廣開言路,助推專項治理民意基礎更堅實。依託“家站點”&&,通過“線上+線下”“坐堂接待+下沉走訪”多種方式,讓人大代表更加密切&&群眾。“建議提高南新片區臨時停車場使用效率”等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意見建議,被吸納進專項治理工作方案並推動落實。
共商共議,助推小區停車規則優化更順暢。人大代表&&點探索實行“民意直通車”專題議事機制,注重議事前、議事中、議事後流程規範,通過協商共治方式,最大限度凝聚小區居民共識,形成能議事、能成事工作閉環。
參與協調,助推停車資源擴容提效更可及。鎮人大充分調動代表履職積極性,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並推動鎮規建辦、城運辦、社會工作辦、經發辦等部門聯動,通過加強小區停車資源改建、協調潮汐式停車資源、提高現有停車場使用效率、拓展道路停車位等方式,加大停車資源供給。
獻智獻計,助推智慧停車管理更精細。經過多輪“調研+座談+公開徵求意見”,代表就智慧停車的試點反饋、經營管理、收費模式、道路執法等問題獻智獻計,提供寶貴思路。助推華潤路等作為智慧停車試點,推動政府開發“北蔡鎮停車資源智能化管理&&”和“北蔡智慧停車APP”,通過智慧賦能實時共享鎮域內車位信息,為小區居民提供便捷服務。
發揮職能跟蹤推進,“三種途徑”強化停車難監督
一是成立緩解停車難專項監督小組。以6個代表小組為單位,採用“組長推薦+代表報名”的方式組成專項監督小組,將停車難專項治理分階段落實情況、治理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群眾集中反映的問題等作為監督重點,實行“全鏈條”監督,持續監督問效。
二是實施多形式高效能監督跟蹤機制。建立代表列席停車難專項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實時跟蹤工作進度;實行停車治理“三色管理”分類監督模式,重點督促紅色小區(重度停車難)加大治理力度,促進提高轉色率;探索代表參與重大項目前期布局停車資源會商機制,適當提高停車位配建標準;對長效管理機制每季度開展“回頭看”,確保違停現象、僵屍車整治成果。
三是推動代表建議高質量辦理。對“關於在北新路設置夜間停車位的建議”“關於加大蓮榮路亂停車執法力度的建議”等4條代表建議,落實落細“提、交、辦、督、評”各環節,促進高質量辦理,完善全流程閉環管理,推動緩解停車難問題。代表建議辦復率100%,代表滿意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