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時節
上海迎來第七屆進博會
眾多國內外參會者
雲集“四葉草”

在進博會展館內的上海小吃館
人們在餐桌歡談
筷子間夾着
一口大小的湯包

小籠包
是長三角地區常見的小吃
這裡的人們常稱其為
“小籠饅頭”
或簡稱“小籠”


小籠包在上海
是餐桌上的“常客”



上海小籠裏頗具代表性的
要數“南翔小籠饅頭”

品味這樣的南翔小籠饅頭
食客常常講究
“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


南翔小籠饅頭製作技藝
始於清代
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産
手藝人和商家
在生産經營的過程中
不忘傳承保護和文化普及



上海小籠包
在這個開放的港口城市發展
也讓往來於此的各國人士
品嘗到這一特色美食


享譽海內外的上海小籠
逐漸成為了
一張美食名片
一個文化符號


經濟不斷發展
市場不斷開放
這裡的人們有更多新的需求
也更容易接觸到
國內不常見的口味

為了滿足食客更多元的需求
這裡的小籠包
也採集眾長
“擁抱”世界各地的美味食材

黑松露、西班牙火腿、冬蔭功……
創新餡料的小籠
在上海的市面上逐漸出現



在每年舉行的進博會上
越來越多的來客
愛上了這道中國傳統小吃



上海小籠包也在
飲食文化交流的過程中
不斷發展創新



“小籠饅頭”
如上海這座城市一般
以開放發展的姿態
留住傳統
不斷創新



記者:劉穎 杜瀟逸 劉茜
製作:劉茜 杜瀟逸
編輯:黃曉勇 徐亮 馬晶
新華社攝影部、新華社上海分社
聯合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史依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