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時代脈搏 共築創新高地,捷豹路虎亮相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分享至手機

共鳴時代脈搏 共築創新高地,捷豹路虎亮相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2024-11-08 08:54:38 來源:新華網

  11月5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正式開幕。作為英國汽車製造商,捷豹路虎連續七年參展,攜四大品牌家族全係進口車型亮相2.1號展館汽車展區,再次彰顯深耕中國市場、共謀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現場,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Dame Caroline Wilson DCMG)一行到訪捷豹路虎展&,並與捷豹路虎希望小學師生代表進行交流。她&&:“多年來,捷豹路虎一直是英國企業在華發展、踐行本土承諾的傑出代表。當諸如捷豹路虎這樣的英國企業與投資者在華取得成功,英國經濟也會從中受益。在捷豹路虎的展&上,我不僅見到了電動方程式世界錦標賽(Formula E)冠軍賽車捷豹I-TYPE 6,同時有幸見到了捷豹路虎雲南希望小學的老師和孩子們。這些成果,也展現了如捷豹路虎這樣的企業,是如何成為英中産業、創新、文化交流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捷豹路虎中國首席財務官Tim Howard説:“進博會是推動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的開放舞&,也是我們深耕中國市場的重要&&。連續7年奔赴進博,彰顯了捷豹路虎對中國市場的不變初心,也印證了我們切實推動在華創新以及企業社會責任落地的堅定信心。未來,捷豹路虎將繼續為廣大消費者打造‘新現代豪華’的産品服務體驗,並在中英經貿發展和文化交流領域積極發揮橋梁作用。”

  全係進口車型亮相 展示電動化前沿科技

  隨着捷豹路虎“重塑未來”全球戰略的有序推進,帶動可持續、電動化出行願景的落地和業績表現的穩健增長。去年,捷豹路虎發布戰略的最新舉措,包括“品牌重塑”策略,聚焦攬勝、路虎衛士、發現和捷豹四大品牌,強化每個品牌獨特的設計理念,不斷提升各品牌家族的獨特個性。

  在“品牌重塑”策略指引下,四大品牌9款全係進口車型同&亮相。追求“勝為典範”的攬勝、“擁抱一切不可能”的路虎衛士、強調“多功能性”的發現和追求“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捷豹品牌,生動詮釋了新現代豪華主義産品的非凡實力。

  與此同時,捷豹I-TYPE 6賽車完成進博會首秀。今年,捷豹I-TYPE 6賽車助力捷豹車隊首度加冕ABB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世界錦標賽Formula E車隊世界冠軍。秉持“競而為新、以賽促研”的理念,捷豹路虎通過賽場磨礪與驗證的電動化、可持續技術成果將賦能下一代量産車型的研發製造,助力捷豹在2025年重塑為一個純電動新現代豪華主義品牌。

  加碼本土化創新 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自推出以來,“品牌重塑”策略在華實現了一系列本土化落地,賦能産品以及客戶服務觸點、用戶體驗的多重提升,不斷鞏固各品牌在細分市場中的領先地位。在2024年1至9月百萬級及以上高端豪華SUV細分市場中,捷豹路虎市佔率超過30%,其中路虎衛士高居第二位;此外,攬勝自去年起連續21個月領跑150萬級及以上高端豪華SUV細分市場。

  高質量的産品及客戶服務體系還贏得了行業權威機構的認可。路虎衛士、攬勝及攬勝運動版多款車型在第三方新車質量、産品魅力、售後服務以及智能化體驗等研究中均位列前茅。

  在穩步推動企業願景落地的同時,捷豹路虎持續加大本土投入,創新開啟全新合資合作模式。今年6月,捷豹路虎與合作夥伴奇瑞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授權合資企業奇瑞捷豹路虎使用“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推出並製造一系列電動産品,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産品選擇,通過充分利用雙方優勢資源,開創互利互惠、共贏共創的發展前景。

  以夢想基金十周年為契機 推動中英文化交流

  圍繞中國市場,捷豹路虎積極探索在華價值創造的全新維度和更多可能,包括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為社會創造長遠價值。2014年,捷豹路虎中國攜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成立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捷豹路虎中國青少年夢想基金”,成為中國汽車領域首個專注於青少年兒童成長與健康的公益基金。10年來,捷豹路虎累計投入超過1億元人民幣,惠及超過70萬名中國青少年。時值“夢想基金”十周年,本屆進博會期間,捷豹路虎首次邀請希望小學師生代表團來到上海,並在展&上開展汽車知識趣味分享、互動以及中英交流等環節,以進博會為窗口,拓寬同學們“看全球”的視野。

  在華深耕十四載,中國已成為捷豹路虎全球業務增長和戰略落地的前沿。捷豹路虎確認,明年將繼續參加第八屆進博會,以進博會為窗口,捷豹路虎將積極洞察中國市場和消費趨勢變化,依託自身體系能力和創新優勢,促進中國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助力中英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 許超]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