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街鎮 | 從“治理洼地”到“城市森林”——北蔡城中村“煥新”記-新華網
2024 09/04 18:56:58
來源:新華網

解碼街鎮 | 從“治理洼地”到“城市森林”——北蔡城中村“煥新”記

字體:

  新華網上海9月4日電 上海市浦東新區北蔡鎮,因宋代有蔡姓大族聚居於此而得名,是浦東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北蔡地域廣闊、功能形態多樣,既有高檔住宅又有城中村,一直以來面臨着艱巨的改造、治理任務。近年來,北蔡鎮依託張江科學城擴區、北蔡楔形綠地建設等機遇,不斷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昔日的“治理洼地”正逐漸完成向“城市森林”的蝶變。

  推進城中村拔點改造

  城中村是隨着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出現的特殊區域,在全國不少特大超大城市,城中村居住着數以百萬計的中低收入群體,絕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

  在北蔡,城中村的出現又有其特殊歷史背景。20世紀90年代,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車輪滾滾而來,沿着黃浦江濱江一線,從西向東次第開發。

  快速開發過程中,一些完整的地塊被優先開發,原先村民聚居的村落被暫時擱置。“先吃肉,難啃的硬骨頭留了下來,這是北蔡城中村的由來。”北蔡鎮黨委書記殷宏。

  快速城市化後,原先的農民成為市民,沒有了耕地,宅基地成為財産性收入的主要來源。“以中界村為例,原有居民2000人左右,但高峰時租住了2萬多人,人口結構嚴重倒挂。”殷宏説。

  城中村的存在,讓龐大的外來務工群體能夠以較為低廉的成本在城市立足,但長期以來,由於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安全風險隱患大、社會治理能力滯後等原因,城中村也成為事故案件、矛盾糾紛多發區域。

  2023年初,記者在北蔡鎮中界村採訪時看到,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搭建房屋隨處可見。在中界村蘇家宅,一間5平方米左右的小屋,沒有窗戶,屋內只有一張床和一張桌子,沒有其他生活配套設施,房屋對面就是一個餐飲小店,炒菜的油煙四處飄散。

  中界村村民蘇先生回憶説,隨着租客越來越多,村子裏私拉的電線像蜘蛛網一樣懸在半空中,電瓶車隨意停放,生活污水隨意傾倒……這裡的生活、居住環境亟待改善。

  2020年,上海部署推進新一輪城中村改造工作時,浦東新區向市裏申報了北蔡鎮的中界、楊橋等“城中村”拔點改造。

  儘管從2014年就有相關工作推進,但這一輪城中村改造是北蔡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總徵收面積達3000畝,共涉及居民979産。徵收之後,北蔡9個城中村中,3個將徹底退出歷史舞&。

  2023年1月5日,北蔡鎮城中村改造徵收簽約正式開始。作為“大戶”的中界村,原計劃1月16日完成簽約,結果1月12日就全部完成,盼望多年的願望終於夢圓了。

  浦東新區北蔡鎮夜景。

  “從群眾根本利益出發,以臨時黨支部為堡壘,智能化管理為抓手、共建共治共享為根本,建立徵收工作基地……”在殷宏看來,這些都是北蔡在推進城中村拔點改造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工作方法。

  用上標準化的物管家

  “你好,我已經記錄下來,隨後會安排維修人員上門處理。”在北蔡鎮聯勤村,物業工作人員鄭蓮鳳接到一通報修電話。電話是一位村民打來的,他的家裏出現供電故障,經過工作人員記錄轉送,維修人員隨後登門檢修並解決了這一問題。

  城中村的改造需要一個過程,對於暫時保留的城中村該如何治理?北蔡給出了自己的探索,核心工作是讓城中村實現標準化的物業管理。

  如今,行走在聯勤村可以看到,村裏有了統一的&&口,有物業人員進行管理,村民、訪客以及車輛進出有序。村裏還建設了停車場,村民蘇先生説,以前村裏馬路上亂停亂放現象不見了。在村裏的公共廁所,也可以看到物業人員在打掃衞生並進行消殺。

  浦東新區北蔡鎮聯勤村。

  聯勤村支部書記沈宰元介紹説,北蔡鎮把以前散落在村裏的管理力量如城運部門、養護公司、村屬管理力量進行有效整合,統籌道路清掃、公廁管養、綠化養護、維修保障等工作,統一納入北蔡鎮下屬的蓮溪物業進行調度,更好服務村民。

  “推進這項工作不是沒有難題。” 沈宰元説,以前的城中村是敞開式的,誰都能進,現在加上道閘,進出要登記,一些村民覺得麻煩。

  讓老百姓從不理解到理解,這需要借助村民代表大會的力量,讓大家坐下來充分討論。“大家還是覺得,一個月10塊錢的收費就能讓環境大幅改善,這筆錢花得值。”沈宰元説,“這就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力量。”

  物業化管理,也讓城中村內的安全事故發生率大幅下降,物業巡查隊員發現火災、液化天然氣泄漏等事故能夠第一時間處置。

  “城中村管理,既不能大包大攬,又不能讓城中村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殷宏説。

  “城市森林”拔節生長

  “森林覆蓋率近75%,一條30多公里的綠道貫穿其中……”在北蔡,“城市森林”藍圖正徐徐展開。這座“城市森林”建成後,可以滿足全年齡段的活動需求,人在其中漫步,仿佛身處森林中的奇幻游廊。

  根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已批復同意的《北蔡楔形綠地整體景觀結構規劃》,北蔡鎮的“城市森林”楔形綠地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該項目在北蔡區域佔地面積近8.5平方公里,其中生態空間佔比近七成,是“金色中環發展帶”建設任務中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將打造為令人嚮往的“森林繞城”生態戰略節點,提升環張江科學城生態品質。

  浦東新區北蔡鎮楔形綠地內産業區。

  和一般生態空間以樹木、綠地為主不同,北蔡楔形綠地“見木又見人”,將在這裡打造産業總部集聚的産業園。規劃面積約140公頃的北蔡産業社區(南區)是北蔡未來重點發展的區域。該區域已被認定為上海市第三批特色産業園區之一。目前,全球智能産品ODM(原始設計製造商)龍頭企業華勤技術的總部作為産業社區的標誌性項目,已落戶北蔡。

  好的環境是吸引力的來源。作為一家土生土長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為什麼最終決定把全球研發總部設在北蔡?華勤相關負責人坦誠地説,企業高層在決策時有過猶豫,畢竟北蔡是以居住、商業、農業等為主的區域。最終,既能享受到張江政策,又能體驗到北蔡生態綠地的雙重福利,這成為企業落戶的最大動力。

  殷宏介紹,北蔡鎮將積極落實《張江科學城擴區提質三年行動方案》要求,主動承接張江科學城重點産業輻射帶動,積極引進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新賽道領域的企業總部落戶,引進建成一批創新創業&&和孵化器&&,努力將北蔡鎮打造為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新熱土。

 

出品:姜微 王永前

策劃:楊金志

監製:潘旭 方為

統籌:朱翃

記者:楊有宗

視頻製作:虞禮鋒、張千石、尹駿逸

鳴謝: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分社聯合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