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街鎮|從老港區到新長灘 在友誼路上建設幸福城-新華網
2024 08/28 15:00:54
來源:新華網

解碼街鎮|從老港區到新長灘 在友誼路上建設幸福城

字體:

  新華網上海8月28日電 在上海北部,長江入海口,有一片因鋼鐵而生的老街道——寶山區友誼路街道。1978年,寶鋼在此建廠。隨着寶鋼片、寶林片、寶山片等大批新村住宅先後配套新建,2萬多名寶鋼、冶建單位職工及家屬導入,形成新型城區,友誼路街道由此誕生。

  如今,友誼路街道的常住人口已從2萬增長至14萬。這裡不僅在區域發展上實現從“一廠”到“一港”到“一區”的蝶變升級,更在民生福祉上致力於從“基礎保障”到“均衡覆蓋”到“家門口服務”的持續優化。

  乘着新時代的新風,這片老街道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從“廠房”到“樓房” 老工業區萬象更新

  行走在長灘濱江,時不時映入眼簾的鐵鏈、鐵錨和碼頭係船柱,總能讓人聯想起這裡煙囪林立、來往船隻繁忙的過往。

  這裡是上港十四區所在地,曾為滬上知名的老港區,主要承擔集裝箱、件雜貨的裝卸、儲運功能,被譽為“寶山水上明珠”。據資料記載,2009年時該港區每天進出車輛達1927輛。伴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和寶山濱江帶的轉型發展,這片老港區於2012年開啟了脫胎換骨之路。

  

  昔日長灘。(受訪單位供圖)

  昔日充滿鋼渣與煤灰的歷史不再,搖身一變成為人民宜居宜業的綠色家園。從黑到綠,老工業區蛻變成新社區,並有了一個嶄新的名字——“上海長灘”。

  長灘第一居委會黨總支書蘇莉就是這一蛻變過程的見證者。“我從參加工作以來就沒有離開過友誼路街道,我是看著長灘從廠房變樓房,從鋼筋水泥變高樓大廈的。”她説。

  近年來,長灘項目的承建方中建港航局正加快建設布局,依照“兩極一軸,一帶六區”的規劃理念,致力於打造集生態綠化、現代商業商務、住宅、公寓等設施於一體的生態濱江超級綜合體。

  全長1.8公里的長灘濱江休閒景觀帶北側臨江,南側與瀑佈公園、坡地公園相連。從空中俯瞰,原先堆滿集裝箱的碼頭,現在是錯落有致的綠野、坡地、沙灘。大大小小的樹木,形態各異的廣場,為居民生活和休閒提供了優良的環境。

  

  今日長灘。(受訪單位供圖)

  像中建港航局一樣在此開花結果的企業還有很多。隨着友誼路街道加速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總部型企業集聚落地,不僅構建了産業互聯、融合促進的産業生態,也讓這片曾經依賴鋼鐵工業的街道逐步向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坐落在友誼路街道內的“寶武(上海)碳中和産業園”是首個上海市認定的以綠色低碳為主題的特色産業園。作為央地共建的産業園示範項目,“寶武(上海)碳中和産業園”正圍繞“雙碳”目標,依託中國寶武“生態圈”的産業基礎,助力寶山“北轉型”,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在推動綠色低碳相關産業發展和區域轉型升級的示範區。

  從無名泥土路到“寶山的南京路” 産業轉型牽引城市更新

  老碼頭、老廠區曾經見證了友誼路工業化快速發展的輝煌,如今,産業發展轉型、城市功能升級、城市環境優美給地區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也提出更高要求。以産業轉型為牽引,友誼路也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浪潮。許久沒有來到友誼路的人會感嘆,這裡已經“大不一樣”。

  ——經濟發展帶來內生活力。

  蘇莉曾聽“老友誼人”説起過,“從前的牡丹江路是一條無名泥土路,後來變成了雙向單車道的水泥路,再後來發展了北翼商業街,這裡又成了寶山的南京路”。這是牡丹江路的變遷史,也是友誼路街道經濟快速發展的縮影。

  道路在更新,經濟發展也在朝着綠色的方向煥新。牡丹江路1900號,原是寶鋼股份的資産備件倉庫的舊址,而現在這裡是互聯寶地·濱江園,是上海市唯一以碳中和為主題的市級特色産業園。

  

  互聯寶地·濱江園俯瞰圖。(受訪單位供圖)

  作為“寶武(上海)碳中和産業園”的首發片區,互聯寶地·濱江園是一片以研發中試總部為主,集辦公、孵化、展示、公共配套服務等産城一體的現代科創産業園。這一轉變不僅進一步提升鋼鐵主業土地利用效率,也是産城融合發展理念的又一生動實踐。

  長江邊,一港一區的發展同樣令人矚目。在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旁,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正如火如荼建設中,這裡有如定海神針般的觀光塔,如鑽石般的音樂廳,還有閃耀的球幕影院。

  “三十年前看外灘,三十年後看長灘”。中建港航局總承包事業部副總經理陳雷介紹,“這裡將建成一個集服務濱江新區的郵輪綜合配套、高品質生活居住和生態休閒文化為一體的國際化上海長灘,實現産業轉型並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高品質生活釋放“近悅遠來”的集聚效應。

  當下正值暑期,每天中午長灘社區食堂門前都會排起長隊。“現在很多家庭都會選擇來社區食堂打菜,食堂提供中餐和晚餐,雖然沒有堂食,但從去年對外開放以來,生意一直很好。”蘇莉説。

  五年前,蘇莉剛剛調任長灘居委會時,小區周邊的街面商業還沒完全發展起來,“下館子”所能選擇的餐廳也十分有限。

  近年來隨着友誼路街道不斷推動落實民心工程,摸清居民助餐需求,2023年內街道共建成了3個共享餐廳,9個社區便民助餐點。近兩個月內,在長灘轄區內的採江路上,有多家便利店和餐飲店開業,極大程度便利了居民的生活。

  當前,友誼路街道的醫療、餐飲、商業、教育等配套設施日益齊全,且正以長灘、寶城、寶林居住片區構成濱江生活圈為試點,打造高品質示範“15分鐘社區生活圈”。

  “原先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坐車到市裏去,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嘗到市區裏的網紅店。”許多長期生活在友誼路街道的居民都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深有體會,如今不出友誼就可以享受到豐富的公共資源。

  毗鄰長灘社區的互聯寶地·濱江園園區內除了有傳統園區配套餐飲外,在草坪一側有寶山區獨有的煙火夜市,沿牡丹江路一側還有親子樂園和寵物天地等口袋公園,可以滿足居民多樣化的生活需求。“我們的園區不設圍墻,向長灘居民完全開放。”互聯寶地·濱江園企劃經理徐輝説。

  居民在互聯寶地·濱江園內休閒娛樂。(受訪單位供圖)

  ——現代化治理解難題、聚人心。

  新社區、新居民,有新需求和新問題,同時也催生新的基層治理模式。

  長灘居民區18歲至45歲的居民佔比達65%以上,居民受教育程度較高。針對這一特徵,蘇莉帶領社區居委會幹事創新方法,以樓組為單位劃分“微網格”,並將支部建在“網”上,堅持“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多方協調”的工作模式,有效凝聚多元共治力量,全力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面對年輕人的健身需求,長灘社區將健身器械搬到居民家門口,如今位於冠東苑小區內的全人群健身苑成為露天的健身房,深受居民好評;為解決公共交通難的問題,長灘社區通過區人大代表向有關部門提出社裏公交樞紐站的建議,2023年10月,長灘公交樞紐站正式建成並開通了第一條公交線路。

  全人群健身苑的健身器材可連接智能終端實時監測健康數據。(新華社記者周心怡攝)

  此外,針對社區居民意見看法多、民主意識強的特點,蘇莉還充分整合社區內外資源,推行以居民説事、民主議事、“代表會議”定事、聚力辦事為主要內容的“四事”工作法,把“C位”讓給群眾。

  今年是友誼“九宮格”黨建品牌創建十周年。從“三街區”的初創,到“九宮格”的拓展,再到“微網格”的細化,友誼路街道始終堅持基層黨建與轉型發展同頻共振。

  十年間,街道由40個居委會94個居民區及200多家“兩企三新”,組建了338個黨總支及黨支部,推動黨建、綜治、環保、應急、監督等各類網格“多格合一”,破解了一批“小馬拉大車”難題。

  為“北轉型”注入“源動力” 順勢而上建設幸福城

  在奔赴新程的路上,友誼路街道始終堅持擦亮“九宮格”黨建品牌,以黨建聯建為基本方法,着眼經濟發展、民生需求、社會治理三個維度,不斷製造高質量發展優勢,加速擁抱新未來。

  ——盤活存量、引入增量。

  今年五月,上港集團與中免集團聯合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將打造集精品奧萊、休閒娛樂、文化、親子等業態於一體的上海北部城市休閒目的地,建成後不僅將為長灘賦予新活力,還將為寶山轉型與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經濟發展上,友誼路街道不斷激發新老載體活力。一方面推動新增載體高標準導入,抓牢上海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互聯寶地·啟園、互聯寶地·濱江園等在建載體,加速郵輪旅游産業引新;另一方面推動存量載體高質量轉型,錨定同濟路綠色經濟帶建設,同時盤活安信商業廣場、夏園恒茂都會等33萬平方米閒置載體。

  ——以民為本、服務為先。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友誼路街道正不斷完善“一老一小”工作,針對目前轄區內老年人多、雙職工子女多的現狀,分批分類升級社區活動室,加快構建“三位一體”養老設施格局;同時融入“樂齡相伴”“4點半課堂”等服務項目,打造“家門口”養老托幼服務站。

  針對痛點難點問題,街道還將建立健全黨建引領下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協調運行機制,切實把民生實事做到居民群眾心坎上。蘇莉&&,隨着入住率的提高,小區停車難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中,長灘社區的第二條公交線路也已在規劃當中。

  ——數字賦能、網格共治。

  只有不斷推動基層管理數字化與智能化,社會治理才會更加現代化。“我們將在數字治理上持續用力,聚焦‘兩張網’管用、好用。一方面借助‘一網統管’場景應用和視頻系統,統籌做好流動人口、餐飲衞生、消防安全等重點領域的動態管理;另一方面延伸‘一網通辦’遠程幫辦系統至8個居民區和5個農場,有效破解群眾‘多頭跑、多次辦’。”友誼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陳一嵐&&。

  在黨群中心建設上,街道還將進一步完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用好、用活基層黨群服務資源,讓陣地不止成為百姓願來、愛來、常來的“城市會客廳”,也成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助力之一。

  “未來,友誼路街道將不斷擦亮‘九宮格’黨建品牌,進一步建強橫向動力主軸,強化縱向協調聯動,共同書寫好‘共管善治新篇章’。”陳一嵐説。

  當下,友誼路街道正邁入多元融合、創新發展的轉型之路。在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征程上,在寶山“北轉型”的發展中,友誼路街道作為一支生力軍將在未來提供更多“源動力”。

  出品:姜微 王永前

  策劃:楊金志

  監製:潘旭 方為

  統籌:朱翃

  記者:周心怡

  視頻製作:虞禮鋒 尹駿逸(實習) 陳斯羽(實習)

  鳴謝:寶山區委宣傳部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分社聯合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