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産業自身該“灸”一下了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分享至手機

艾灸産業自身該“灸”一下了

2024-08-23 09:37:44 來源:新華網

  近些年來,艾灸在淡出人們視線近百年之後,又重新走進我們的生活。我們身邊的灸友逐漸多了起來,灸館的招牌也開始在街頭巷尾閃爍。網上還有專門的艾灸App,傳播艾灸文化,指導大眾利用艾灸養生治病。

  艾灸火熱回歸,也帶動近乎絕跡的艾灸産業起死回生。有數據説,艾灸市場規模已過百億。我們打開購物網站,賣灸條灸柱的店家多如牛毛,各檔産品應有盡有,閃爍着黃金光芒的十年陳金艾柱被很多灸友追捧。艾灸産業的爆火,還帶動了上下游和周邊産品的崛起。除了湖北的蘄州和河南的南陽這些傳統種植地區艾草種植在成倍增加外,有着更多致富選擇的江蘇南通發達地區農民也種起了艾草。

  然而,隨着艾灸産業的熱度升高,不少灸友熱情卻開始動搖,不少網友在網上留言稱,很難買到正宗的艾柱。上海一位曾在全國性的研討會上作過《魯迅與中國傳統醫學》專題演講的名牌大學教授也曾向筆者抱怨,現在市售灸條幾乎沒有了艾草的清香,從灸感上也能明顯感覺到,艾柱的質量大不如從前。有些對市場深為失望的資深灸友,乾脆自己種植艾草,自己制做艾柱。

  其實,不少艾灸産業從業者也在不斷揭露業內各種造假手段。據他們揭示,最氾濫的是添加造假,除了添加艾桿和蒿草這些不相干的植物外,更有不法商家往裏添加粉碎了的紙板箱和裝雞蛋的紙盤等;還有就是艾絨年份造假,因為古人説過,起沉疴當用三年陳艾。市場上五年陳十年陳艾絨隨之便比比皆是,不法商家賺得盆滿缽滿。對此,有位良心業內人士怒斥,區區一片草葉十年之後早就成了枯枝敗葉,所含藥性怎麼可能不䧏反升?可笑的是,這些艾灸製品外包裝上假模假式地標明質量保質期為三年。如果艾灸製品只有三年的保質期,那怎麼還會有十年陳的黃金艾柱?更多的不法商家則在艾絨提取率上大做文章,艾絨提取率動輒20比1或30比1,以顯示其純度之高,以期賣個好價線。其實真實提取率2比1或3比1就到頭了,他們足足誇大了十倍!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被不少灸友追捧的十年陳黃金艾柱,賊亮賊亮的黃金色據説是因為添加了大量的南瓜粉。業內人士故此不無憂慮,當下市售的艾柱恐怕八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艾灸熱的回歸實屬不易。作為古代中醫四大門類的灸術,曾經醫養了中華民族數千年,它的落寞是由於施治時患者難以承受的近乎皮開肉綻的疼痛。經過幾代中醫人不懈努力,艾灸終以一種全新的溫和灸的方式重放異彩。它的回歸,還意外帶動了艾草産業的重生,讓農民多了一條致富門路。如果任由貪婪的逐利者興風作浪,不僅會毀了幾代中醫人的努力,讓名列四大醫術的灸術再次冷落,也會讓艾草産業再次枯萎。如果真出現這樣的局面,我們上對不起發明灸術的古人,下對不起讓灸術起死回生的今人,治病救人的艾灸産業真應該好好“灸”一下自己了。

  “灸治”艾灸産業最直接的“穴位”,就是讓具有治病養生屬性的艾灸産業納入與之相匹配的管理體系。根據這一屬性,艾灸産業進不了藥字號,歸在健準字範疇應無問題。在健字號管理下,艾灸製品生産必須取得健字批准文號,不僅事前有審批,事中還要有監管,事後還要有檢測。通過對症下藥的管理,方能讓違規者在市場上無法存身,讓合格的灸産品大行其道。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認識到位,措施到位,艾灸産業的亂像很快便能大治,當下尚不太健康的艾灸産業肯定能迅速健康煥發,那熟悉的艾草清香又能在我們身邊洋溢。(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 潘見獨)

[責任編輯: 許超]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