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點校本《北齊書》修訂本上海書展首發-新華網
2024 08/22 16:10:40
來源:新華網

中華書局點校本《北齊書》修訂本上海書展首發

字體:

  新華網上海8月22日電(記者 孫麗萍)中華書局點校本《北齊書》修訂本在2024上海書展首發。記者了解到,備受關注的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迄今已推出14種,南北朝斷代正史全部完成出版。

  《北齊書》全書50卷,分為帝紀8卷、列傳42卷,由唐代史學家李百藥撰成,記載了從公元534年到577年44年間的東魏、北齊王朝興亡史。

  中華書局點校本《北齊書》修訂本在2024上海書展上首發。(受訪方供圖)

  《北齊書》編成後,雖在流傳過程中有所散失,復經後人根據《北史》和唐人史鈔補缺,但依然保存了大量原始史料,且無論敘述內容還是語言風格,都比較生動,成為讀者了解北朝後期魏、齊史事的基本依據。

  據介紹,中華書局《北齊書》的修訂工作在原點校本基礎上進行,以商務印書館百衲本為底本,通校殘宋本、三朝本、南監本、武英殿本,參校北監本、汲古閣本、金陵書局本,並參考《太平禦覽》《冊府元龜》《北史》《資治通鑒》《通志》等他校文獻,重新進行校勘。

  盛世修史為中國傳統,而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更是我國曠日持久、卷帙浩繁的重大古籍整理出版工程。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的出版進度,一直是公眾熱切關注的話題。

  “社會各界對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的關注熱度比暑熱更甚。我們欣慰如此厚重的文化傳承出版工程得到廣大讀者厚愛,亦深感責任在肩。”中華書局總編輯尹濤告訴新華社記者。

  在上海首發的《北齊書》,是繼《史記》《舊五代史》《新五代史》《遼史》《魏書》《南齊書》《宋書》《隋書》《金史》《梁書》《陳書》《周書》《南史》之後,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的第十四種。儘管已完成其中14種,尹濤&&,就出版體量而言,進度仍未過半,很多“大部頭”“硬骨頭”都還在後面。

  點校本“二十四史”首發簽售活動吸引讀者大排長龍。(受訪方供圖)

  中華書局歷史編輯室主任胡珂向記者透露,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目前仍有10種史書、合計168冊以及48冊《清史稿》尚待面世,其進展狀況可大致劃分為兩類:一類已順利邁入編校階段,成書之日指日可待;另一類則正處於積極推進之中,具體完成時間尚需進一步觀察與等待。至於整個出版項目的收尾重頭戲——《清史稿》,因其規模龐大,其最終完成的時限尚難準確預估。

  記者獲悉,目前,全書65卷的《三國志》點校修訂先由復旦大學古籍所吳金華主持,又由其子鳳凰出版社總編輯吳葆勤承續,預計2026年可出版;130卷的《晉書》約190萬字,由北京大學歷史系羅新主持修訂,預計2025年出版。

  全書200卷的《舊唐書》約310萬字,由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陳尚君主持,有望於2026年底完成。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唐詩文獻研究專家,陳尚君獨自耕耘40餘年而成的超大型唐詩總集文獻——《唐五代詩全編》也在上海書展上首發,共50冊1225卷,為我國唐詩研究領域扛鼎之作。

  此外,全書496卷的《宋史》由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戴建國主持,也已進入最後審稿環節。全書322卷的《明史》約500萬字,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南炳文主持,中華書局編輯部正進行二次審讀、修改,不久有望與讀者見面。

  “修訂工程並不是簡單地對原點校本做一些規範體例、修改編校錯誤的工作。”尹濤介紹説,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是在新的學術背景下展開的。與上個世紀的點校本相比,今天能夠看到的大量文獻、版本和最新考古成果發現,都需要在這一修訂工程中加以“更新”和吸收,因此學術挑戰極大。有多部史書的修訂校勘,實際上相當於重做。此外,各史由不同學術團隊分別完成,而最終還需要整體把控學術水準、統一面貌,“既要胼手胝足字字必較,又要含英咀華吸收古今智慧”,以期形成不負時代的成果。

  記者獲悉,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中,《漢書》120卷、《後漢書》120卷、《北史》100卷、《新唐書》225卷、《元史》210卷因種種原因進度較慢,目前正在全力推動。而距今時間最近的《清史稿》共計536卷、約844萬字,直至2023年才正式啟動重新點校修訂的工作,“書成之日”應是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功成之期”。

【糾錯】 【責任編輯: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