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病例國際學術社區上線 支持全球醫生開展相關研究
新華網上海5月28日電(史依靈)阿爾茨海默症一直被認為是衰老導致的退行性疾病,面對二三十歲的確診病例該如何解釋?嚴重睡眠不足會導致健康損害甚至危及生命,為何海外一位莫旺氏綜合徵患者幾個月不睡覺卻一切正常?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2024年全球罕見病科研論壇暨中國罕見病科研及轉化醫學大會上,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宣布上線特殊病例國際學術社UniCaseHub.com.cn,發布“探索生命科學的金星”資助支持計劃。
![]() |
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腦健康研究院院長、特殊病例社區專家委員徐一峰教授代表TCCI發布特殊病例社區。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創始人陳天橋&&:“這一創意來自中國臨床醫生,我們希望資助和支持全球醫生尋找特殊病例,與神經、認知、人工智能等科學家合作交叉研究,凸顯對大腦和生命科學基礎研究、腦疾病臨床研究的全新價值,體現科技向善、造福患者的人文關懷。”
哪些是“生命科學的金星”?
“探索生命科學的金星”這一概念由華山醫院副院長、知名神經醫學專家趙重波教授提出。他説:“金星的自轉方向與太陽系裏的其他行星完全相反,對它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天體物理學的進展。我堅信,在生命科學領域,這樣的個性研究也會收穫令人驚喜的成果。”
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腦健康研究院院長、社區專家委員徐一峰教授&&,特殊病例不同於罕見病病例,也不同於疑難雜症病例,關鍵在於是否足夠特殊,對此的研究能否找到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的新視野和盲點,産生新突破。
他介紹,該計劃第一批試點內部徵集,收到了20多個國內外病例,在確保符合醫學倫理規定的前提下,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確定資助5個。
一個研究型項目的對像是一位胼胝體先天完全缺失的病人,左右腦功能分裂,但是幾十年來學習、工作、生活與正常人沒有區別,這種現象非常特殊,絕大多數患者會出現智障、癱瘓等嚴重症狀。對這一病例的研究為探索大腦左右腦聯通的代償機制、理解大腦的可塑性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機會。另一個項目的對像是一位具有極其超群過目不忘能力的自閉症患者,期待通過深入研究,揭開人腦如何實現超級記憶能力之謎,探索培養更多最強大腦的可能。
同批獲得資助的還有冰火交融的發作性睡病和精神分裂症共病、早發性顳葉癡呆等3個隨訪型項目,期待通過研究這些特殊病例,探索治療腦疾病的新方法。
如何資助研究特殊病例?
徐一峰介紹,社區組織了專家委員會,每3個月對醫生提報的病例進行評審,包括是否具備足夠的特殊性和研究價值,是否真實以及符合醫學倫理。資助項目分成三檔,隨訪型5萬元以內,主要是完整收集病例資料。研究型10萬—30萬元,深入研究型30萬元以上,資助醫生和跨學科學者的合作研究。
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創始人陳天橋、雒芊芊夫婦提出,額外為配合研究的特殊病患者提供經濟補貼等人文關懷。
該計劃第二次徵集將於7月啟動,徵集範圍包括神經、精神領域當前和過往病例線索。除經費資助外,社區為入選的特殊病例提供學術支持,包括組織國際案例報告分享和學術研討會,支持病案論文發表。社區用技術手段嚴格保護病例隱私和數據安全,還將投入自研的AI模型強化研究分析能力。
科學家有何期待?
社區籌備和項目內部徵集期間,就得到了國內外醫學界的高度關注。來自華山醫院(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上海精衛中心、北大六院、湘雅二院以及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10位知名神經、精神臨床醫生應邀擔任社區第一批專家委員。
斯坦福大學疼痛和神經外科終身教授和臨床主任醫師錢湘説:“這一思路在國際範圍內也是極其獨特和創新的。非常期待社區聚集全球對此感興趣的臨床和相關學科學者,圍繞這些極其珍貴的病例,分享交流、合作研究。”
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院長趙敏教授介紹,神經科學史上最有名的病人之一菲尼斯·蓋奇,被鐵棍穿透頭顱破壞額葉,性情大變。很可惜限於當時條件,沒有留下充分的記錄及樣本。“今天,隨着技術的進步,我們希望能夠彌補這樣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