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尿”可測腫瘤?“復旦腫瘤”專家開發尿路上皮癌無創早診新方法
  • 新華網無人機
正文

分享至手機

“一管尿”可測腫瘤?“復旦腫瘤”專家開發尿路上皮癌無創早診新方法

2024-03-28 19:38:5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3月28日電(記者龔雯)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泌尿外科葉定偉教授團隊領銜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證實,一種基於尿液腫瘤DNA的無創診斷産品能有效早期發現尿路上皮癌,總體診斷敏感性達到91.37%,可有效提升尿路上皮癌的早發現率。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Cancer(《分子腫瘤》)在線刊登了這項成果,影響因子達37.3。

  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見的泌尿係腫瘤之一,發生於腎盂、輸尿管和膀胱等部位。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人群新診斷尿路上皮癌為9.5萬人。葉定偉&&,尿路上皮癌如果能早期發現,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將超過90%;而一旦發生肌層浸潤或轉移,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均顯著下降,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10%。在臨床上,約25%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初診時已經是中晚期,因此,早期發現對於尿路上皮癌至關重要。

  膀胱鏡或輸尿管鏡檢查結合病理活檢,是目前診斷尿路上皮癌的“金標準”。然而這種檢查方式為侵入性手術,患者依從性相對較低。此外,一些目前獲批的基於尿液的尿路上皮癌無創診斷方法,如尿脫落細胞檢查、FISH和NMP22等,存在敏感性低(特別是針對低級別腫瘤和上尿路上皮癌)、準確性差等問題。

  為了優化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診斷策略,由葉定偉教授團隊領銜,聯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北京橡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尿液腫瘤DNA的尿路上皮癌無創診斷産品(UI Seek),並開展全國多中心前瞻性臨床研究進行驗證。

  臨床試驗共納入947例受試者,結果顯示,總體診斷敏感性為91.37%,特異性為95.09%;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均超過93%。進進一步的數據顯示,診斷工具UI Seek的診斷敏感性在不同分期的尿路上皮癌中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低級別尿路上皮癌中可達到 75.81%,高級別尿路上皮癌中達到93.94%,在浸潤性尿路上皮癌中達到 94.47%。

  值得注意的是,UI Seek能夠同時早期檢出膀胱癌和上尿路上皮癌,靈敏度分別為 90.9%和92.9%。此外,對於良性泌尿系統疾病(良性腫瘤、炎症等)或非尿路上皮癌的惡性腫瘤(前列腺癌、腎癌等),研究並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干擾效應。

  據了解,葉定偉教授團隊多年來致力於泌尿系統腫瘤的綜合治療,為患者制訂精準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自2005年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國內率先成立泌尿腫瘤多學科診治團隊,匯集院內外腫瘤外科、內科、病理、影像等多科專家,從線下到線上,至今已為萬餘例國內外患者提供了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基於MDT模式,醫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腎癌、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經分別達到了82.6%、77.1%、74%,均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完)

[責任編輯: 史依靈]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