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颱風過去,我們什麼時候回家”
昨晚,颱風“燦都”仍在靠近上海。一場抗臺“持久戰”在楊浦五角場城運中心指揮部緊張進行。
城運中心的大螢幕不斷閃動,實時切換著覆蓋五角場街道全域的1157個探頭的畫面。“每45秒鐘,‘城市大腦’就會把街道過去曾有過積水點的所有地區都掃一遍。”坐在總控臺前的徐燁目不轉睛地盯著大螢幕。
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在網格中心工作的徐燁,對大螢幕有著獨特的“敏感度”。哪個地區積水漫過腳踝,哪裏有樹木倒伏,他掃一眼就會發現,立即上報。
一墻之隔的街道管理辦值班室裏,同為“80後”的余偉亮是徐燁的“下線”。接收到險情後,余偉亮會第一時間聯繫相關部門,或者調派應急搶險隊到達現場處置。
余偉亮指揮著一支搶險工程隊,他們冒著風雨奔走在城區處置險情,24小時隨時響應。“黃興路國順路路口每次下大雨都會積水,是區域的薄弱環節;今晚風力加劇,五角場下沉廣場將是我們重點關注部位。”響應的速度來自多年的經驗積累和充足的準備。
從9月12日18時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颱風“黃色”預警信號以後,城運中心的13名工作人員就全員上崗,直到半夜仍保持雙人值守,其他人就在城運中心的沙發、躺椅上“對付”一夜。
颱風等級按照從高到低分為紅、橙、黃、藍四級,只有等藍色預警信號撤下,城區恢復平靜後,徐燁和余偉亮才能離開。“什麼時候颱風過去,我們什麼時候回家。”(記者 黃尖尖)
【糾錯】
[責任編輯:
嚴曦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