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空間站首單“太空快遞”派件
我國空間站的首單“太空快遞”開始派件。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5月29日20時55分,搭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604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精確進入預定軌道。21時17分,太陽能帆板兩翼順利展開工作,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與神舟載人飛船不同,天舟貨運飛船只運貨、不送人。作為首個與我國空間站進行對接的航天器,天舟二號將在軌驗證多項空間站建設關鍵技術。
如果説天和核心艙是一套精裝樣板房,那麼在航天員拎包入住前,貨運飛船就是負責往房間裏運輸日常生活用品的。天舟二號攜帶了多人多天的生活物資,包括食物和出艙航天服,以及大量推進劑和空間站實驗設備,為空間站提供推進劑補加和軌道維持等服務。
天舟二號在軌飛行期間,航天員將乘坐神舟飛船進駐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進入貨運飛船在太空中體驗一把“拆快遞”的樂趣。
此前官方公布,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將攜帶3人3個月航天員消耗品、艙外航天服以及平臺物資。空間站的食物可謂太空一絕,有不少傳統中式菜品的身影,具有明顯的中式特色。人人皆知的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都出現在航天員的美食列表裏。除了生活物資以外,天舟二號還帶去了推進劑。值得一提的是,天和核心艙推進係統實現了完全自主補加,不再需要地面指令幹預或是航天員的輔助。
此外,天舟二號還將帶去實驗設備、實驗資料等,等到今年6月份神舟十二號飛船將航天員送至天和核心艙,再由航天員在軌取出並安裝。
這位“快遞小哥”的身體中有著強大的“上海基因”。天舟貨運飛船由貨物艙、推進艙兩個艙段組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擔著其中的電源分係統、對接機構分係統、推進艙結構與總裝、測控通信子係統、總體電路分係統推進艙電纜網等研制任務。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要把物資和設備送進核心艙,要實現推進劑補加,就必須在船、艙間建立起高可靠的剛性連接,這就必須依賴于上海航天805所抓總研制的對接機構分係統。
為了讓貨運飛船的主動對接機構與核心艙的被動對接機構“溫柔親吻”,上海航天對第一代對接機構進行升級改進,創新性地提出了“可控阻尼”的控制思路,來緩衝大噸位航天器對接過程中産生的撞擊能量。在經過544次倣真分析和317次地面試驗後,設計師充分驗證阻尼器的各項功能和性能指標,使原本8噸的對接能力提升到74噸,乃至180噸,大大提升了大型航天器對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天和核心艙與天舟貨運飛船成功對接後,就進入組合體飛行模式。這次核心艙與貨運飛船將實現“並網供電”。屆時,核心艙可以為貨運飛船提供最高2000瓦的供電。雖然貨運飛船供電能力僅有核心艙供電能力的三分之一,但在關鍵時刻,貨運飛船也能為核心艙貢獻其“微薄力量”。(記者 劉錕)
原標題:昨晚21時許: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精確進入預定軌道
我空間站首單“太空快遞”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