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批市級重要濕地名錄公布
篩選出的市級重要濕地未來還可申請國家級重要濕地,保護力度等都將進一步提升。圖為崇明北湖市級重要濕地。 黎軍攝
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被譽為“地球之腎”的濕地,生態意義難以盡數。日前,經市政府同意,市綠化市容局、市規劃資源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濕地名錄管理辦法(暫行)》,開啟本市分級分類保護濕地的新篇章。第一批十三塊上海市級重要濕地名錄同步公布,達標濕地未來符合相關要求後還可繼續申請國家級重要濕地。這也意味著,上海市域內的重要濕地都將設立“戶口”。
首批十三塊濕地分別是:寶山陳行-寶鋼水庫、崇明北湖、崇明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崇明東風西沙水庫、崇明東平森林公園、崇明東灘、崇明青草沙水庫、崇明西沙、奉賢海灣森林公園、金山三島、浦東九段沙、青浦淀山湖、青浦金澤水庫等市級重要濕地。首批市級重要濕地包括庫塘、河口水域、潮間鹽水沼澤、岩石海岸、永久性淡水湖等類型,其中最大一塊面積約為45545公頃。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深入人心,濕地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重視。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並通過《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明確提出:“建立濕地分級體係。根據生態區位、生態係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將全國濕地劃分為國家重要濕地、地方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在生態敏感和脆弱地區加快保護管理體系建設。”
全程參與《上海市濕地名錄管理辦法(暫行)》研究、制定的市綠化市容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薛程分析,《辦法》開啟了本市濕地分級、分類保護的新階段,從政策層面鼓勵各方對濕地採取具體保護形式,比如市級重要濕地可按照自然保護區、飲用水保護地、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高要求予以保護,甚至會被視情劃為生態紅線區予以重點保護。
“按照國際慣例,濕地是分級分類保護的,按照一定的標準認定出級別予以特定保護。”他介紹,經過各方專家對比、研究後,本市首次發布了濕地分級認定標準,篩選出的市級重要濕地未來還可申請國家級重要濕地,保護力度等都將進一步提升。
“上海是一座建在濕地上的城市,目前擁有46.46萬公頃濕地資源。濕地對上海不僅具有生態服務功能,也是上海寶貴的基礎生態空間和後備戰略土地資源,更是上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薛程認為,《上海市濕地名錄管理辦法(暫行)》和《上海市重要濕地名錄(第一批)》公布,將有助于更好地保護濕地、更好地維護城市生態安全。(記者 李靜)
原標題:可按自然保護區、飲用水保護地、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高要求予以保護——
上海首批市級重要濕地名錄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