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的“新摩登”
新華網上海9月21日 電(王若宇 嚴曉瑜)無論何時走過和平飯店,總會有一種時光的交錯感。海關大廈的鐘聲和遠處的東方明珠把時空交織在一起,輝映著上海與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和平飯店的前身係華懋飯店,由維克多·沙遜爵士投資建造,始建于1926年,1929年開業運營。經歷了歷史的洗禮,和平飯店呈現出濃鬱而迷人的老上海氣息,置身于中西合璧的上海灘,和平飯店是海派建築文化的代表。作為昔日的遠東第一樓,和平飯店吸引著無數電影人前來採景,拍老上海必來和平飯店似乎成了不變規律。如謝晉導演的《最後的貴族》、陳凱歌的《梅蘭芳》。旋轉門的每一次轉動,倣佛波動了歷史的琴弦。把我們一下帶入到20世紀30年代。嘆為觀止的八角形彩色玻璃天頂讓陽光恢宏撒落。相冊翻閱響起的沙沙聲,猶如昨日與今朝的對話。
建築的立面以豎向線條來增加其垂直高聳感,這是藝術裝飾風格最常用的手法。大廈的建築裝飾更是充分體現了藝術裝飾風格風格趨于幾何、簡化、摩登的特點;檐部和基座都使用了抽象的幾何圖案,立面上有沙遜家族靈緹犬族徽作裝飾,兩側有卷渦圖案所簇擁。沙遜大廈的室內裝飾也體現出強烈的藝術裝飾風格風格:大堂的裝飾更是與室外造型相呼應,大堂的吊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八角形的吊燈由黑色的金屬與半透明玻璃制成,其細部是一係列反復出現的卷渦與交叉的V字形組成鏤空圖案,光線從這些空隙中透出,非常美妙。
高達19米的墨綠色金字塔型銅頂,每晚7點整準時亮起與對面上海中心隔江而望。一襲白色西裝的老克勒樂手已經拿出樂器了。和平飯店無聲訴説著海派的故事。看,綠屋頂亮了;聽,爵士樂演奏了。和平的摩登在不同的時光中待你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