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年味漸近,最想念的崇明羊味
崇明羊肉薈萃。新華網吳愷 攝
新華網上海2月7日電(吳愷)過了小年就是年,在上海崇明島上,每逢辭舊迎新之時,專程前往品嘗羊肉的食客總是絡繹不絕。肥而不膩的白山羊肉更是上海人年夜飯桌上的一道必選菜,不僅口感好,還因為彩頭好。
年夜飯桌上那一口肥而不膩的崇明羊肉
寒風起,羊肉肥,每到冬季,是崇明品嘗羊肉的好時節,崇明本地的農戶會把自己辛辛苦苦養了一年的崇明白山羊殺了犒勞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多年來沿襲的傳統。
崇明白山羊屬于長江三角洲白山羊,因原産于崇明而得名。崇明白山羊憑借本土特有的山羊品種,純凈的水質、新鮮的草和蔬菜,每只凈重65-70斤,地道的崇明白山羊口感鮮嫩,基本無膻味,毫不誇張地説,無論是味道還是營養,崇明羊肉都是最佳選擇。
紅燒崇明白山羊肉是上海人過年飯桌上必選的一道年菜之一,肉質肥而不膩,濃醬味烹飪得比較清淡,再加上崇明的大蒜提味,滿滿的崇明味道挑動著不少食客的味蕾。
羊雜煲、羊肉湯、白切羊肉、醬汁羊蹄、紅燒羊雜、羊血豆腐湯、爆炒羊肉、烤羊排……崇明羊肉的吃法有很多,當這些羊味擺上餐桌的時候,崇明人才會覺得,新年要來了。
“淩一刀”淩林開始準備工作。新華網吳愷 攝
崇明羊造就“淩一刀”
據悉,十多年前,江蘇姑娘淩林嫁到了崇明,看到了崇明白山羊的市場商機,她開始養殖崇明白山羊,創業路上歷經磨難,淩林成為了“崇明婦女致富帶頭人”,由于殺羊技巧嫺熟,淩林擁有了“淩一刀”這個稱號。
這不,淩林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時候。一方面,要照看著自家的羊舍,保證白山羊的市場供應;另一方面,淩林負責四家“淩一刀”羊肉館和一家“淩一刀大酒店”的管理工作,在這吃羊的季節裏,淩林非常忙碌。
淩林説,是崇明白山羊成就了她,不僅讓她實現了致富目標,而且她成了崇明區的創業明星,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現如今,淩林身上貼著多重標簽,“上海崇明薈萃農産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崇明縣婦女致富帶頭人”“上海市農業十佳青年”“崇明區政協委員”。
榮譽背後,是近十年來淩林對坎坷創業路的堅持。2011年,淩林投資興建羊舍,一度遭到家人的反對,而羊群的大面積病死,更讓她備受打擊。淩林沒有完全依賴專職獸醫,而是自己靠書本從頭學起,如今,淩林已是一位“全科羊醫”。為了保證送貨時間,淩林也沒有殺羊師傅,淩林自學殺羊技巧,如今,淩林只需25分鐘,就能把一只活羊變成鮮白的山羊肉,這才有了“淩一刀”的雅號,而這背後是淩林一次次心理障礙的克服。最早殺羊的時候,淩林説她非常膽怯,不敢動刀,而現如今,已經被人稱之為“崇明島上的一把刀,養羊女漢子”。
冬吃熱羊肉,夏有伏羊節
冬日裏,親朋好友圍坐一起,就著崇明老白酒,品嘗著熱騰騰的崇明羊肉。由于其肉質細軟,脂肪含量均衡,營養豐富,膻味很少,頗受崇明人喜愛。而羊肉具有的健脾補血禦寒的特性,使得崇明民間流傳著“多吃一只白山羊,少穿一件老棉襖”的説法。
而在炎炎夏日,也是崇明吃羊肉的時令,在崇明有著“三伏天裏吃伏羊”的説法。中醫裏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傳統,意為春夏吃羊肉養陽,等到冬天,手腳不易冰冷。
崇明羊遠近聞名。新華網 吳愷 攝
烹飪羊肉。新華網 吳愷 攝
崇明羊肉薈萃。新華網 吳愷 攝
崇明羊肉薈萃。新華網 吳愷 攝
崇明羊肉薈萃。新華網 吳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