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創建於1907年,前身為中國人自辦的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暨醫學堂,為中國培養了最早一批現代醫學人才。跨越百十五載,如今的華山醫院已是國內最著名、最具國際化特色的醫教研中心之一:三大國家級醫學中心“落戶”、“一院多區”發展新格局形成、服務患者能力大幅提升……百年華山,如何走出一條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之路?在訪談中,毛穎向新華社記者娓娓道來。
精彩觀點
華山醫院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特色鮮明的醫院,您心目中的華山醫院,是一家什麼樣的醫院?
毛穎:華山醫院這幢紅樓有很多歷史意義,它是我們醫院最早的兩幢樓之一,我們稱之為“紅會老樓”或者有的時候我們叫它“哈佛樓”,你可以看一下,這幢樓它的顏色,我們稱之為“哈佛紅”,跟哈佛大學校園裏很多樓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應該説華山醫院的特點可以從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華山醫院是中國人在上海建立的第一家醫院。上海很多醫院可能是教會辦的,而華山醫院一開始就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所以華山一直有濃厚的"家國情懷"。
第二,華山醫院與中國紅十字同宗同源,大家可能看過一部小説,叫《大醫》,是馬伯庸先生剛剛寫的,我們從中看到了1900年代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在這個歷程當中有很多年輕醫生的背景都是在華山醫院發生的。從這個故事裏可以看到沈敦和先生最早創立紅會的時候也創立了華山醫院和醫學堂。所以醫院創辦之初就和紅會有密切的關係,所以紅會的“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一直融入在華山醫院的基因和血脈當中。
第三,華山醫院非常注重國內外交流,早在1913年就成為哈佛醫學院的遠東教學基地。我們在這麼早的時候就開始這樣的工作機制,意味着我們華山醫院“敢為人先”,我們現在的願景是要做一座高質量、國際化的醫院,這也是我們發展的目標。
華山醫院根植了深厚的紅色基因,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醫院,近幾年我們也的確不斷延續華山精神,積極服務健康中國戰略,診療服務範圍不斷外延,例如我們在福建建設了華山醫院福建醫院,還承建了三個國家級醫學(研究)中心。那們先從遠的福建醫院講起吧,據我了解福建醫院也是全國首批10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之一,能否請毛院長給我們具體介紹一下?
毛穎:是的。從現在國家醫學發展戰略上我們可以看到,建立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形成一個網絡結構,對中國醫療事業發展來説是一個重要步驟。在這個過程當中,最早的時候,在國家和國務院的大力支持下,要求建設國內十個示範性、區域性醫療中心,我們就開始和福建醫科大學一附院共同建設了福建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福建醫大稱它為“濱海院區”,在華山我們稱之為“華山醫院福建醫院”。在我們醫院的發展戰略當中,華山醫院福建醫院是我們東西南北中當中的“南”。這個醫院從一開始建設到現在,我個人覺得還是做非常具有示範性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對於這樣的一個區域醫療中心,我們的目標是利用華山在醫教研上所取得的一些成績,和福建醫大一附院共同在新興區域建設成一個新的有示範性的區域醫療中心。2021年5月1日建成以來,我們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績,比如,目前已開放40多個大型學科,開放床位900多張。我們把很多學科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現在每天也有許多病人在此進行診治,充分體現了我們華山和福建醫大相互合作的關係。
同時我們在福建也建成了區域醫療中心,尤其是除了醫教研之外,我們還在這個區域裏,建成了一個非常合理、先進的公共衞生保障體系和臨床與基礎相互合作的典範。我想這非常適合目前的醫療發展格局,也是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個支持區域醫療中心的重要步驟。
在華山醫院福建醫院,我們把上海哪些優勢科室和特色帶到那邊去了,以及兩邊是如何實現協同發展的?
毛穎:以往我們醫療輸出通常是叫以強補弱,或者是以強助貧。但是在這個區域醫療中心當中,我們是幫助當地已經有一定規模的醫院再上一個新的&階,所以我們當時和福建醫大合作的原則叫以強補強、以強助強,也就是説,與當地已經比較強的學科強強聯合。大家對華山比較了解的話,我們的神經科學、感染病學、康復醫學,都是非常強的學科,我們把這些技術輸出到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形成了當地非常強大的龍頭學科。
比如説我們現在的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康復科、普外科,這些都在福建當地站穩了腳跟,並且和當地醫療形成了非常好的互動,以及非常強的學科優勢。比如説我們現在的感染科和當地的感染科一起,希望用5-10年時間建成一個覆蓋周邊的強大的公共衞生體系。這是我們目前在做的一些工作。
2021年對於華山來可以説是一個特別的年份,2021年,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相繼落地華山,加之此前獲批的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醫院成為迄今全國唯一一家承建三個國家級醫學(研究)中心的公立醫院,三大中心的落地也代表了華山醫院學科的綜合實力和診治能力。想請問毛院長,這三大中心的建立對華山醫院來説意味着什麼?
毛穎:第一,我覺得要感謝國家衛健委和上海市醫療管理體系對我們的大力支持。拿到三個國家級的中心,或者叫國家級的&&,是對我們幾十年工作的認可,這也是我們華山廣大醫護職工努力的結果。
我想這三大中心,從2015年的國家老年醫學臨床研究中心、後來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國家醫學中心以及傳染病國家中心,充分體現了華山醫院在幾十年建設過程當中所做出的一些努力,同時對華山來説,最重要的是對我們學科的肯定,也是對我們將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支持。這個支持在於,建立這樣的國家中心,我們以中心為&&能夠輻射到外面。比如説我們剛剛講到的區域醫療中心,就是相關國家中心的延伸發展。
另外,我們利用這個&&,可以把在這個領域當中的疾病給整合起來,和周邊形成專科聯盟,形成網絡結構,把我們的服務、理念能夠傳輸到周邊廣大的其他地方。這是我們將來要努力做的工作。
我想國家醫學中心對我們來説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也是國家對我們的要求,我們希望能夠利用這些大型的國家&&,把我們醫院當中的各種學科整合起來,能夠做到更強、更高,能夠代表國家隊的水平和世界上其他重要的醫學中心比拼。
想請問一下毛院長,未來我們如何結合國家戰略來定位三大中心的建設方向?
毛穎:目前來説,我們這三個國家中心的發展實際上也是正好順應了國家在衞生發展上的需求。比如説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學中心,它是對接目前迫切需要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都提到“腦科學”,非常火,這也有它的道理。最主要的是人類的健康水平不斷提升,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更多的腦類退行性疾病會越來越多的出現,比如説癡呆類的疾病,我們稱之為認知障礙,像帕金森病,或者各種腦功能的衰退,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機理上加以研究,在設施上加以改進,在治療措施上謀求新的發展。所以我們的國家中心是對標國家腦計劃、腦科學的發展。在這一次新冠疫情,對傳染病病的防控和傳染病的認識是非常重大的。這方面我們主要對接的是這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病毒性疾病,比如説新冠病毒。但是實際上在傳染病發展過程當中,還有其他非常重要的,像一些比較烈性的傳染病和細菌性疾病,這些都是我們要攻關的目標。
我們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要是要建立健全我國的公共衞生防控體系。我們可能自己做不到全部,但是至少在國家公共衞生防控體系當中,我們起到的是臨床治療的作用,這兩者對接是非常密切的。我想我們醫院當中的傳染病中心,會為我們整個安全保障體系做更好的工作。
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正好對應着“健康中國2030”。老齡化過程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做,比如説老人的康護,老人平時的一些新治療策略發展,以及延緩衰老機制的研究,這樣一個研究中心將會對標這些疾病的發展,做好“健康老年”的概念,讓更多老人的生活質量得以保證。
上海的老齡化程度非常高,這對服務上海的老人也是很大的能力提升。想問一下毛院長,我們如何以三大中心為引領推動華山醫院學科實力的整體提升?
毛穎:有一句話俗話叫“要想走得快,一個人走;要想走得遠,一起走。”我想每個學科的發展不僅是一兩個人走,我們學科的發展也不是説一個學科衝到前面就可以。我們現在提出一個理念叫“學科群”,圍繞一類疾病,充分體現目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觀念。我們以患者為中心,這個患者可能不是一種疾病在身上,可能是一類的疾病,或者是很多的併發癥。我們圍繞患者,圍繞疾病,把我們的學科圍繞着這個疾病組織起來,就形成了一個融合的理念。病人到了醫院裏,我們並不是説把他放到某一個科當中,而是因為這個病,讓醫生圍着病人把他圍合起來。所以我們要發展這樣一個學科群。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説我們現在有MDT,我想每一個大型醫院都在做這樣的工作,目前我們有18個MDT圍繞相關的疾病把相關的醫生整合起來。我們也有一個比較創新的方法叫“融合病房”,以往我們到醫院可能會説這是外科,那個是內科。但是我們醫院並不是這樣劃分科室,比如説我們的腦血管病科,這裡面工作的人是神經外科醫生、神經內科醫生,還有康復醫生,圍繞腦血管病人的全周期、全鏈條發展,把這些醫生整合起來進行護理和治療。
我們還有金垂體病房,這裡的病人是因為垂體導致的疾病,這個病房裏有內分泌科醫生在幫病人評估,神經外科醫生幫助他開刀,開刀之後內分泌醫生幫助他調整全身的激素。未來醫院的發展將是學科群的建設,除了MDT之外我們還有融合病房,病好了之後,康復的理念也要提前。我們打算在工作當中以華山優勢學科為龍頭,其他學科形成學科群,圍繞疾病,圍繞病人來開展我們的醫療活動。
我們的三大中心目前分別布局在不同的院區,放眼上海乃至全國的醫療版圖,不少大醫院均已告別“單院區”發展態勢,邁入“多院區”時代。“一院多區”是華山的一大特色,能否請您介紹一下每個院區的功能定位?
毛穎:我們華山醫院有一個特點叫“一院多區”。目前我們華山醫院有五個院區,是不是要把這五個院區發展成五個醫院,比如説門類齊全的,每個醫院都是大而全的那種?後來我們覺得這樣並不合適,不利於醫院的學科發展,所以我們把五個院區針對不同的優勢學科分門別類進行專病專治,進行針對特殊疾病的發展。比如説虹橋院區,它非常靠近長三角地區,在虹橋醫學園區。所以我們把我們有比較優勢的神經病學國家中心建在那裏,很多長三角病人都會非常便捷地來到這個地方進行神經系統疾病診治。當然也不是説虹橋院區除了神經系統疾病就沒有其他學科了,只是説以臨床神經學科為龍頭,把其他學科整合起來。
第二是我們的寶山院區。寶山院區在這一次上海疫情保衛戰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曾經的新冠疫情定點醫院,是一個區域醫療中心,它是為了寶山這個地區的醫院發展而應運而生的,所以我們也有責任和擔當,為寶山周邊地區的民眾做好服務。這個周邊區域裏有100多萬居民,寶山院區主要是把這些居民日常的醫療服務承擔起來,因為它是這個周邊地區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家三級甲等醫院。在前期工作當中,他們(寶山院區的醫護)也做的非常棒,有幾百萬民眾在這個地方進行就診、治療、手術。當然,我們現在也希望把國家傳染病中心放在那個地方,因為那裏環境非常優美,周邊還有非常大的空間,就在顧村公園邊上。我每次過去的時候都是非常高興的,因為交通非常便捷。
第三是我們的浦東院區,它建設一開始就是以高端醫療或者是以商保為目標的。我們目前把治療老百姓因為健康運動所造成的疾病作為主要的治療目標。現在提倡“全民健康”,但做運動也會給人帶來很多的運動損傷,所以我們也把運動醫學放在東院,把康復醫學放在浦東院區,把非常強的皮膚醫學也放在了東院。以這個院區滿足對人們對醫美的需求,對運動帶來的疾病進行專項的治療。這是我們目前要做的工作。當然我們還有總院,總院主要是圍繞疑難雜症開展的,把所有的疑難雜症匯總到總院,在總院我們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體現出我們國際化、比較領先的水平。
去年寶山院區整建制併入到華山醫院,我們華山醫院也牽頭參與寶山區醫聯體的建設,整體帶動地區的醫療水平發展,深化分級診療,方便百姓就醫。那麼扎根顧村9年的寶山院區,能不能具體為我們介紹一下,寶山院區為這一地區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變化?
毛穎:華山醫院一直在做醫聯體工作,也是響應上海市衞生健康的要求。我們在寶山地區建立了華山-寶山醫聯體,其實這之前我們還有一個華山-閔行醫聯體,是以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為主建設的,還有以靜安區中心醫院為主的華山-靜安醫聯體。寶山醫聯體在這一次疫情防控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有着門類非常齊全的醫療服務。它周邊有100多萬居民,這些居民日常生活的醫療保障都是由寶山院區來提供的。這9年當中,它真正起到了三級甲等醫院的作用,在這九年時間裏,寶山院區對周邊10個居民區的100萬居民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門急診量由每年32萬人次增長到近130萬人次,發展規模非常大,在老百姓心目當中的口碑也越來越好。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治療病人的過程當中,人均費用都保持在全市最低水平。
當然我們這一次融合兩個院區之後,它將會對周圍居民提供更強的、多中心、多方位的保障工作。我們會有更多的學科,更好的急救、重症學科,在這裡面對周圍老百姓的保障起到更大的作用。
“一院多區”的運行模式對我們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其實對於很多公立醫院來説,如何科學管理、提高效率,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年的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華山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名列第四,您是怎樣看待這次考核的成績?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的醫療理念?
毛穎: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就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一根指揮棒,目前的考核體系主要由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四個方面的指標構成。主要的目標是希望公立醫院能夠進一步落實功能定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最終是希望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華山醫院在這一次考核當中確實成績不錯,但是這些成績都是以往的,更主要的是我們通過這樣一次考核,知道自己目前在國家公立醫院發展過程當中所處的地位。當然每一次的國考都給了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知道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夠,然後再在這個地方進行有的放矢的發展,在這個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新的工作。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以國考為準繩,能夠有力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尤其是有定量化的指標,將對我們醫院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用看得見的指標、用得上的管理模式來管理醫院,對我們來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還是強調,每一次的國考成績,對我們來説既是一次鼓勵,也是一次檢驗,我們並沒有得到好的國考成績就沾沾自喜,因為我們想到整個周邊醫院的競爭態勢都是非常激烈的,所以我們應該在原有基礎上好上加好。
據我了解,在服務患者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努力,剛剛您也提到MDT、多學科聯合門診、疑難雜症、罕見病、老年友善病房的建立,能不能具體給我們挑一兩個講講。
毛穎:我們在醫療發展當中想到了很多的舉措,比如説MDT、融合病房、智慧醫療等。我想重點談談我們的老年友善醫院的目標。隨着信息化的高速發展,醫院的設備在不斷更新,尤其是在智慧化設備上發展速度非常快,甚至有的時候我自己都非常難適應這樣的新型治療方法。你可以看到現在醫院掛號的地方已經沒有掛號員了,發藥的地方藥師也很少了,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時候你要點個屏幕做事,機器裏傳出來的是模擬人的機器的聲音,在這個時候對老人來説,是有點茫然失措的,甚至會引起他們的焦慮。
我們也是自己設身處地的想,在向前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也要讓醫護人員想想,假如我是老人,我會怎麼做?在他茫然的時候,我們醫院可以為他做什麼。所以我們提出這樣一個理念——對老人友善的醫院。對老人友善,就是全方位的對老人進行支持和照護。比如説你從醫院進來的時候,路平不平?門能不能讓老人哪怕在輪椅上也可以自由&&?更重要的是,在智慧化發展過程當中,讓老人感覺到就醫的方便。我們沒有辦法阻止電子化、智慧化的發展,老人要跟上時代發展是需要學習的,我們把學習的過程放到醫院來。我們醫院在門診大廳專門有一些地方留下來,放好了凳子,由志願者站在那裏,有大屏幕放在那裏,老人在就醫間隙可以在那個地方歇個腳,志願者會教他們怎麼用手機,怎麼用醫院裏的自助機器,這個反響是非常好的。老人就覺得,他只要學了就懂了,懂了以後就沒有焦慮了,他到醫院的時候,他就覺得醫院對他非常的友善。
當然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方面,更多的友善,還是要以患者為中心開展這樣的工作,包括我們將來很多老人都需要慢性病的管理,我們如何從慢病管理角度對他進行科普教育,給他更多的方便,更多的照護,這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華山醫院建院115周年,您對於華山醫院未來的發展有什麼規劃和想法?對於中國的醫療衞生事業有什麼期待?對於中國醫學未來的發展有什麼展望?
毛穎:華山始終與黨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休戚與共,始終向着人民追求健康福祉、美好生活的目標大步前行。當今在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的背景下,華山醫院將以初心砥礪,以使命為帆,以高質量黨建助推醫院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化優質醫院”,在百年新征程上破浪前行,為護佑人民健康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