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1月24日電(史依靈、吳文君)2023年7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簡稱“國優計劃”)。“國優計劃”實施兩年多來,取得了哪些成效?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的“國優計劃”工作交流會上傳來消息:該計劃實施兩年多來成效顯著,試點高校從首批30所擴大至43所,首批近200名畢業生已投身基礎教育一線,其中多數赴全國重點中學任教,為我國基礎教育師資隊伍注入了高素質新生力量。

“國優計劃”工作交流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數據顯示,“國優計劃”實施以來,已累計吸引1.5萬餘名優秀學生報名,經過嚴格選拔,共有3660名樂教適教且有理工科背景的學生進入培養體系。兩年多來,各試點高校積極探索多元化培養路徑,形成了“工程教育+科學教育”融合、“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等特色培養模式,為教師隊伍建設注入新活力。
“‘國優計劃’是高水平大學服務國家戰略的時代擔當,是推進科技自主創新的築基工程,也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實踐路徑。”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杜江峰&&,下一步,教育部將在強化精神引領、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教育實踐、創新培養模式等四個重點方向持續發力,進一步優化“國優計劃”實施機制,為培養新時代大國良師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將“國優計劃”納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重點任務,提供全方位保障支持。如今,在滬試點高校積極作為,已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培養路徑與協同機制。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江帆透露,上海將持續支持高校將“國優計劃”打造為教師教育的標杆項目,為基礎教育輸送更多優秀師資。
作為本次會議的承辦方,上海交通大學分享了其在教師教育方面的創新實踐。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面向未來卓越教師教育,上海交大將拓展協同育人平台,構建開放共享的培養體系;深化學科交叉融合,激發創新培養動能;築牢立德樹人根基,浸潤教育理想情懷,為培養更多新時代優秀教師貢獻交大智慧。
聚焦“國優計劃”人才培養,上海交大教育學院首創的“3+3+X”培養模式成效顯著。據了解,該模式通過“教育學院+學科學院+實踐基地”三方貫通,“教育學導師、學科導師、實踐導師”三導師團隊合力指導,“X”為校內外各方力量和資源,形成大中學聯動、校內外協同、科研賦能育人的新型教師教育“大格局”。目前,該校2024屆、2025屆兩屆畢業生基礎教育從教率達80%,多數在全國重點中學就業。
本次工作交流會還圍繞“國優計劃”研究生選拔與培養、協同育人機制、人工智能與交叉學科課程建設、教育實踐實施及從教激勵政策等開展了深入研討,為“國優計劃”今後深化實施提供了寶貴建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