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1月24日電(許超、郭彥麟)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中交三航局下屬南通海洋公司於今年9月成功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卓越級智能工廠”認證,標誌着中交集團在智能製造領域實現零的突破,更展現出其全力推進“五大轉型”、堅定走科技興企之路的堅實步伐。
據了解,南通海洋公司以建築工業化和大型鋼結構為主營業務,自2019年建廠以來,持續推動産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依託“智能化生産、信息化管控、數字化控制”的管理模式,已實現從傳統預製廠向智能工廠的跨越轉型。

焊接機器人
走進生産基地,智能化氣息撲面而來。在鋼筋加工車間,“鋼筋骨架智能化成型裝備”有序運轉,通過集成創新與視覺識別技術,實現從上料、剪切、彎弧、焊接的全流程自動化,自動化率高達90%,每半小時即可完成一個鋼筋骨架。焊接環節搭載焊接機器人,採用AI視覺與激光跟蹤技術,實現實時糾偏、自動調整,從根本上保障了産品質量。
其中,管片生産全流程均實現數字管控。從鋼筋掃碼驗收、混凝土投料預警,到變頻振搗、獨立養護窯溫控,再到拆模標識和自動噴霧養護,每一個環節都精準可控。值得關注的是,每塊管片擁有終身“數字身份證”,一掃可知全部生産與物流數據,實時排查質量問題,産品一次合格率高達99.9%。

南通海洋公司堅持以自主創新和綠色低碳為雙引擎,持續推進科技賦能與管理數字化,全方位提升生産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採用國産軟體與終端設備,構建自主可控的管片生産數字化平台,整合APS、MES、QMS等系統,依託物聯網與大數據實現全流程協同管控。屋頂光伏年發電超300萬千瓦時,節約電費逾30萬元,碳排放降低7%;配合養護水循環和變頻振搗等技術,真正實現節能降耗與高效生産並行。
此外,在智能建造方面,南通海洋公司通過“點-線-面-體”路徑,以設備為點、串成産線、融通數據、構建生態,已在公司基地推廣應用。在物流與倉儲中引入無人地磅、電子鎖和動態調度系統,打通SCM、WMS與MES,實現供應鏈高效協同。人機協作同樣領先,清模、噴塗、抹面等環節廣泛應用智能化操作機器人,人工減少60%,作業效率提升30%,顯著改善作業環境、降低安全風險。

毛刷清模機器人
未來,南通海洋公司將繼續植根“數智+”“綠色+”融合優勢,發揮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管理數字化與數據價值化的“四化”數智能力,推動人工智能與製造全過程深度融合,以“開路先鋒”的姿態,助力中交集團迅速向綠色發力、向數智升級,全面彰顯“數智賦能”轉型成效,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