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業界在滬共話“AI+養老”新圖景-新華網
2025 11/21 08:53:58
來源:新華網

學界業界在滬共話“AI+養老”新圖景

字體:

  新華網上海11月20日電(記者 吳振東)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迅猛發展,養老服務正從人力密集型向技術輔助型轉變。圍繞“人工智能時代的養老服務”,上海市社聯近日舉行跨學會學術研討會,匯聚來自高校、政府、養老科技與金融企業等機構的業內人士,共同探討人工智能賦能養老服務的前沿趨勢與實踐路徑。

  上海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在智慧養老領域開展探索意義重大。《上海市推進養老科技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上海初步建成養老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高地,為構建“無處不在的養老服務體系”提供科技支撐,具體舉措包括加強應用示範、開發重點産品等。

  研討會上,嘉賓們認為,人工智能正成為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重要力量,但當前仍需強化標準體系、技術適配與場景協同,未來應進一步構建政、企、社多方聯動推進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落地。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婁國劍分享了上海養老科技的先行先試、系統布局與未來展望,強調要在深度老齡化背景下堅持科技與人文並重,推動形成溫暖、高效的養老服務體系。

  主旨演講環節,多位理論和實踐專家,圍繞中國式數智養老的價值底座、科技賦能的場景創新、城市養老服務治理層面框架構建等,提出系統性思考。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胡湛指出,養老數智化發展需兼顧倫理、人文與家庭文化,實現技術“賦能”與“賦意”統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總工程師、副院長王資凱研究員提出,AI在慢病管理、心理支持等領域潛力巨大,但需系統化政策協同與跨領域整合,以技術帶動養老、健康與消費模式整體變革。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銀發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崔開昌&&,AI驅動養老服務需實現從“技術賦能”邁向“生態智能”的範式轉型,強調精準服務、多維協同與普惠機制,推動養老從生存保障向生命滋養躍遷。

  研討會還分別聚焦“政策協同與産業未來”“技術賦能與場景創新”主題,舉辦兩場圓桌論壇。與會者普遍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養老服務必然邁向跨界融合,未來政、企、社需共同探索科技賦能養老的實用性、增效性與人文溫度,攜手推動養老領域邁向融合創新的新階段。

  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市老年學學會、上海市人工智能技術協會、上海市養老服務和老齡産業協會、上海市人口學會、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上海市衞生經濟學會等6家學會(協會)共同主辦,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承辦。

【糾錯】 【責任編輯: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