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引領 增強創新策源力 ——孝感市“凝聚改革合力賦能支點建設”系列報道-新華網
2025 11/13 12:56:48
來源:新華網

科創引領 增強創新策源力 ——孝感市“凝聚改革合力賦能支點建設”系列報道

字體:

  澴川沃野,創新潮起。近年來,我市堅持“大抓工業、抓大工業、把工業抓大”的鮮明導向,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全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奮力建設武漢都市圈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截至目前,我市已連續四年獲評全省科技創新綜合考評先進市,孝南區、漢川市、安陸市獲評全省科技創新先進縣市區,雲夢縣獲評進位明顯單位。中部首個賽迪科創中心落地投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010家、高新技術企業1086家,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60個、國家級創新平台9個,科技創新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動力源”。

  精準培育 鑄強科創“主力軍”

  企業是創新的“主角”。我市通過全域培育、精準賦能,助力科創企業從“幼苗”長成“大樹”,構築區域創新“四梁八柱”。

  在最新公布的湖北省科創“新物種”企業(瞪羚企業)名單中,孝感38家企業實力登榜。湖北逗哈哈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代表。

  該公司智能化生産線上,嬰兒車製造技術成功跨界應用於寵物用品,每年海外業務增長約50%。

  “我們持續推動技改升級、建設高標準實驗室,實現從‘製造’到‘智造’的躍遷。”公司工廠負責人孫波介紹。

  同樣在創新賽道上疾馳的還有諾見生物。從引進廣西科技大學發明專利推出金維酶産品,到自主研發的“低聚殼聚糖製備裝置及方法”獲國家專利,企業先後拿下創新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創“新物種”企業等榮譽。

  精準服務是企業成長的陽光雨露。漢川市深入園區開展科技培訓,今年已組織71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41家企業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孝南區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春曉行動”,幫企業爭項目、攻技術,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應城市構建全周期培育鏈條,培育出101家高新技術企業、37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4家科創“新物種”企業。

  圍繞“4+2”主導産業和新興産業,我市奮力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積極謀劃鹽磷化工、食品加工、紙衛品、生物醫藥等10個産創聯合中心,實施創新主體擴量提質行動,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不斷融合,形成科技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創“新物種”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梯次發展的良好格局。

  平台聚能 構築創新“強磁場”

  “建立企校聯合創新中心後,有效提升了國産傳感器自主化率,也助力了我省‘光芯屏端網’産業集群發展。”孝感華工高理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任茜茜的話,道出了科創平台的“硬核實力”。

  華工高理是孝感工業現代化的標誌性企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代表性企業,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孝感篇章奮鬥目標的領軍型企業。2019年,該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建湖北省傳感器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研發出溫壓一體傳感器等新産品。截至目前,申請知識産權900余項,高新産品平均佔比超80%。這是我市科創平台助力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高能級平台正在孝感加速匯聚。今年5月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孝感麻糖米酒、生物醫藥産創聯合中心正式授牌,推動科技與産業“雙向奔赴”。楚能新能源聯合中科院物理所、華中科技大學組建創新研究院,研發團隊碩博佔比近50%,下攻克“浸默”電池安全系統等關鍵技術,申報專利超4000件,拿下“儲能技術卓越獎”;中一科技近三年砸下5億元研發資金,攻克“納米瘤化控制技術”,讓銅箔表面粗糙度穩定在1.0μm以下的頂尖水平,還主導制定3項國家標準,填補國産PCB基材質量評價空白。

  目前,我市獲批3個國家級科技類型産業基地、3個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成全國首個3D科學計算中心、3家省級重點實驗室,累計建成160個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台(國家級9個)、267家新型研發機構(省級20家)。打造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國家級2家)、眾創空間18家(省級9家)、星創天地316家(國家級4家)、省級科創供應鏈1家,共同構建了覆蓋創新創業全周期的平台支撐體系。

  平台亦是“人才磁場”。我市大力實施“澴創人才計劃”“才聚荊楚·立業澴川”工程,近三年來引進科技副總、院士專家、挂職博士等企業急需技術人才233名,推動企業創新人才同高校院所結成創新團隊572個,全市9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與市內外高校院所建立了産學研合作關係,服務孝感的院士專家團隊達到140個,累計承擔國家及省級科技研發項目270項,轉化科技成果415項。

  靶向賦能 打通轉化“最後一公里”

  “用4件商標做質押,拿到了4億元貸款!”孝南一家米酒企業負責人的喜悅,源於孝感的知識産權金融創新。今年4月,該企業通過商標質押融資,不僅激活了“甜蜜經濟”,也為“孝感米酒”區域品牌增值探索了新路徑。

  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我市建立知識産權運營中心、高校專利轉化基地,上線“孝知通”公共服務平台,鏈結“知慧橋”平台,提供知識産權轉化、購買“一站式”服務;&&質押融資評估、貼息、風險補償政策,暢通“知産”變“資産”渠道。

  近三年,全市舉辦近150場政銀企對接活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金額達41.5億元。2024年,孝感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8%,佔規上工業增加值9.4%;實現專利轉讓、許可564件,盤活高校專利979件,簽訂技術合同1682項、成交金額174億元,創新紅利持續釋放。

  “要讓實驗室的創新,在生産線結出碩果。”當前,孝感正加快融入武漢科創中心、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完善政産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轉化體系,做強概念驗證中心、製造業中試平台、場景創新促進中心、科創企業孵化器、高水平技術經理人“五大支撐”,高標準建設國家先進技術産品轉化應用試點,用好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孝感分中心,打通“轉化一孵化一産業化”循環鏈條,每年轉化科技成果200項以上,推動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重大項目的落地是成果轉化的試金石。今年3月,湖北“新春第一會”上亮相的“天問”人形機器人項目落子孝感。該項目由劉勝院士團隊研發,將建設4條自動化生産線,達産後年産1500台機器人、實現年産值3億元,並將與增材製造産業技術研究院、飛恩微電子傳感器項目形成産業鏈配套,進一步完善産業生態,為孝感科創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能。

【糾錯】 【責任編輯:朱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