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樓煥新顏,龍山公寓的“逆齡”蛻變-新華網
2025 11/12 21:46:58
來源:新華網

舊樓煥新顏,龍山公寓的“逆齡”蛻變

字體:

  在徐匯區楓林街道,一棟建於1998年的24層老樓——龍山公寓,歷經近半年多的“三舊”變“三新”改造,於近日褪去歲月斑駁,換上了整潔靚麗的“新裝”。在區房管局的大力支持下,這棟曾因設施老化、環境陳舊而被居民戲稱“垂暮之年”的公寓樓,重新煥發新生,也讓居民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建築“舒筋活絡” 從“面子”到“裏子”

  走進龍山公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重新粉刷的外墻,淡雅的色調讓建築煥然一新。而在看不見的細節裏,街道下足了“繡花功夫”:走進樓道,原本灰暗的內墻、破損的樓梯踏步煥然一新,統一更換的節能燈讓每一層樓都亮堂。頂樓的供水管道更新為耐腐蝕的鋁制材料,兼具保溫與防水功能,徹底解決了高層住戶冬季水管凍裂、雨季滲漏的煩惱。作為24層的高層建築,消防安全改造是重中之重。區應急局牽頭對消防管道全面換新,完善消防設施配置,讓居民住得更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業委會主任陳先生憑藉專業知識,會同物業團隊逐一甄別電信、移動等運營商的線路,區分廢棄與在用線路,徹底剪去冗余、分類梳理線纜並重新捆紮,曾經纏繞如“蜘蛛網”的弱電線路,如今整齊地排列在線槽內,視覺清爽度與安全性顯著提升。“現在抬頭看樓道清爽多了,就像做了‘開顱手術’把神經理順了。”家住5樓王阿姨的比喻引得鄰居們會心一笑。頂樓的供水管道

樓內的消防管道

環境“破繭成蝶”,從“雜亂無序”到“宜居舒適”

  推開小區大門,煥然一新的門頭與智能道閘系統首先映入眼簾,修繕後的圍墻與綠化景觀相得益彰,一改往日陳舊面貌。小區曾經茂密遮光、滋生蚊蟲的綠化帶經歷“斷舍離”,雜亂的植被替換為整齊的月季花帶,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見綠”的微景觀。針對居民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問題,物業和業委會通過合理規劃地面空間,新增20多個停車位,緩解了“停車難”的窘境。非機動車棚的升級則解決了充電安全隱患,防雨棚下整齊排列的充電接口,讓電動車停放與充電更加規範有序。曾經堆滿雜物、存在高空墜物風險的露&,如今已清理得乾乾淨淨,成為樓間通風的安全空間。

改造後的小區門口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前

改造後

  而最讓居民稱道的是底樓大廳的“增高手術”——聽取了居民的建議,將原本低矮壓抑的大廳頂部整體升高,不僅採光大幅改善,搬運傢具也不再“磕磕絆絆”,如今的大廳敞亮通透,成為居民進出的“體面門面”,細節處的改造盡顯對居民生活需求的精準回應。

“增高”後的底樓大廳

共治“凝聚人心”,從“被動改造”到“主動參與”的社區活力

  修繕過程中,最動人的風景是居民從“旁觀者”到“主人翁”的轉變。家住高樓層的孫大爺起初對統一拆除飄窗心存顧慮,擔心影響採光與家中儲物空間。得知老人心結後,居委會聯合物業、黨員志願者組成工作小組,多次上門溝通,用真實案例講解高空墜物風險,最終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拆除當天,孫爺叔主動幫忙清理飄窗雜物,還笑稱“這下開窗看風景,心裏更踏實了”。

龍山公寓“三舊”變“三新”工作推進會

  像這樣的“攻心”故事,在改造中不勝枚舉。鋪設瀝青路面時,為減少對居民停車的影響,街道採取“半幅施工、交替推進”的方案,居民們自發協調停車安排,不少人主動將車停到單位或周邊公共停車場,用實際行動支持改造。居委、業委會、物業、施工方組成的“四方議事會”每週召開例會,這種“有商有量”的互動,大到門頭設計方案,小到樓道扶手顏色,都充分聽取居民意見,讓改造真正成為“大家的事”。

小區改造集思廣益

  如今的龍山公寓,外墻整潔如新,樓道明亮通暢,綠化花香四溢,停車場秩序井然。龍山公寓的“逆齡”故事,把居民的“呼聲”化作“掌聲”,讓居民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優居”。未來,在區房管局的指導下,楓林街道將繼續秉持為民辦實事的初心,讓民生溫度在城市更新的發展中持續流淌。

【糾錯】 【責任編輯: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