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南極的故事期待新篇-新華網
2025 11/03 09:12:38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南極的故事期待新篇

字體:

  “感謝祖國,感謝親人,勇擔使命,再創佳績!”

  當鏗鏘有力的口號聲伴着海浪聲響起,有人悄悄拭去眼角的淚水。

  11月1日在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上拍攝的“雪龍”號與“雪龍2”號起航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這淚水中,有牽掛,亦有驕傲。

  11月1日上午,上海,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雄渾的汽笛聲劃破長空,“雪龍”號和“雪龍2”號起航,駛向南極這片亙古冰原。

  船上,身着統一紅色衝鋒衣的中國第42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們,揮舞着五星紅旗和南極考察隊隊旗;碼頭上,送行的人群揮舞着手臂,目光緊緊追隨親人的身影。

  “兒子能為極地考察事業作出貢獻,我感到無比自豪。”王女士專程從湖北趕來,目送兒子許銀輝隨船出征。

  許銀輝是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方向的一名博士生,也是此次任務東南大學唯一派出的隊員。

  “我的任務是極地空間三維測量、無人機試飛和風光儲能的創新試驗。”許銀輝坦言,“既興奮,又覺得擔子很重”。

  11月1日,中國第42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們在“雪龍”號上與送行的親朋同事告別。新華社記者 顧天成 攝

  與許多隊員度夏后即返程不同,第42次南極考察隊秦嶺站站醫職醫生則將在秦嶺站和駐站隊員們一起越冬。

  “冬季的極夜將是很大的挑戰。”他説,此行攜帶了可穿戴生命體徵監測儀等設備,一方面保障隊員們的身心健康,一方面收集在南極極端環境下的醫學數據,進行進一步研究。

  隨船的“90後”中鐵建工員工張利新,今年已是第5次參加南極考察任務。他的父親曾多次參加南極科考站建設工作。

  “小的時候,看到父親在南極拍的照片,一直特別嚮往。”張利新回憶説,父親從未提及工作的艱辛,直到他自己成為一名隊員,蹚進冰水裏搬運物資,才理解父輩們在這片冰原上的付出。

  11月1日,中國第42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們齊心協力運送直升飛機進入船上倉庫。新華社記者 顧天成 攝

  起航的汽笛,意味着分離。有人父母年邁,有人子女尚幼,但他們選擇暫別家庭的溫暖,去追尋屬於科學、屬於夢想的極光。

  “我愛人已經連續3年參加南極考察,每年回來,女兒都又長大一歲。”王雅楠的丈夫黃炎是南極考察隊中負責飛行保障的隊員。儘管不捨,她始終“做他堅強的後盾”。

  “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支持,我們有信心圓滿完成好每一次考察任務。”考察隊黨辦主任程皝説。

  每一次遠行,都是為了拓展人類認知的邊界;每一次分別,都是為了更好地相聚。

  兩艘巨輪漸漸駛向遠方,南極的故事期待新篇。(記者徐鵬航、顧天成)

【糾錯】 【責任編輯: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