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8月18日電(王若宇、張瑩)綠色建築不僅是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的生動實踐,對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深遠意義。由上海建工園林集團投資建設的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科技示範樓通過構建完整的碳中和實踐閉環,為我國建築領域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綠建方案”。

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科技示範樓與李子園公園。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全産業鏈協同 打造綠色建築“全生命周期”
在上海市普陀區真南路與武威東路交匯處,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科技示範樓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與周邊李子園公園的綠意相映成趣。地下車庫無需開燈卻明亮如晝,8個導光管將自然光引入每個角落;中庭貫穿五層樓宇,穿堂風透過可開啟幕墻流轉。這座總建築面積11782平方米的建築,從視覺到體感都詮釋着“綠色科技”的內涵。

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科技示範樓實景圖。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該大樓建成時是上海最大的單體零能耗建築,不僅是集中國綠色建築三星、美國LEED鉑金級、美國WELL鉑金級等國內國際權威標準於一身的標杆之作,更以51%的本體節能率、年減碳量相當於植樹造林6517平方米的成效,成為建築行業零碳轉型的“技術試驗田”。
樓宇建築的碳中和實踐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科技示範樓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於“策劃、設計、建設、運維、服務”的全生命周期,通過一系列創新技術和管理模式的集成應用,最終使建築實現“零碳”目標。
該建築外窗和幕墻採用透光性良好的材質、控制房間進深,並利用中庭導入陽光,使室內形成良好的雙側自然採光效果,地下空間則通過導光管系統引入自然光線,滿足人員舒適度的同時減少照明能耗;同時建築採用智慧照明系統,進一步減少能耗。建築外立面採用五玻雙腔玻璃的被動式節能幕墻,均勻設置開啟幕墻,室內幾乎全空間可實現自然通風換氣次數不小於每小時2次,有效減少空調設施耗能。
同時,該建築配備了高效“綠色能源站”。示範樓的屋頂和外立面鋪設了總裝機容量高達492.63KW的高效預製光伏板,年發電量超40萬度,可完全覆蓋大樓自身用電量。建築的空調系統採用了高效的地源熱泵技術,146口地源井為建築供冷供熱,可節約11.7%的空調用電。同時,建築內全面採用1級節水器具,並通過雨水、中水(洗手、淋浴等非廁所排水)利用,構建建築生態水循環系統,以達到極致節水的目標,全年可節約市政用水約3000噸。

地源熱泵機房。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此外,AI驅動的數字孿生智慧運維平台,實時對建築進行感知、診斷、預測和智能調控,實現了對建築“綠色基因”的動態優化和持續進化。例如,當某區域CO2濃度略升,系統立即自動調節新風量,在無人區域自動關閉燈光和空調,根據室外光照強度調節室內燈光亮度,根據電網的峰谷時段智能調度儲能系統等。這些看不見的“調控”,讓建築始終處於最優節能狀態,推動了綠色建築從“靜態節能”邁向“動態智慧節能”。
以人為本 綠色科技實現“價值雙贏”
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科技示範樓不僅是一個高效的節能建築,更是一個健康、舒適、激發創造力的“科技樂園”。上海建工園林集團綠色科技推動環境與使用者“雙向友好”,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價值雙贏”。
在示範樓設計階段,上海建工園林集團就以“健康建築三星標準”的指標要求加以策。其中,可開啟幕墻、採光中庭以及地下車庫的導光管系統等設置,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風與自然光。智能照明系統動態調節室內光線色溫,模擬自然節律,有效避免了人工光環境帶來的視覺疲勞。嚴選綠色建材確保“零甲醛”,室內PM2.5年均濃度19μg/m³,切實保障使用者的身體健康,同時,提供健身房與員工食堂,採用中庭環繞式樓梯串聯各樓層,鼓勵健康行為。

自然採光通風中庭。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在施工階段,裝配式工藝等綠色建造方式大幅度減少現場噪音、粉塵、廢水等環境影響,為施工人員和周邊社區營造更優環境。在運營階段,智慧運維平台自動調控溫濕度、新風量與空氣質量。此外,獨特的“健身發電”區域讓員工的鍛煉活動成為綠色能源的一部分,這種參與感和互動性極大地提升了員工的歸屬感和環保意識。
示範樓創新性地將其綠色理念與緊鄰的“李子園公園”進行空間和功能上的聯動。這種將高科技綠色建築與近自然生態公園相結合的模式,創造了一個從室內到室外、從建築到社區的完整綠色生態系統,為未來城市更新和社區營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錨定“雙碳”進程 助力綠色建築“普惠推廣”
隨着國家“雙碳”進程的推進,建築業正從傳統建造模式向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深刻變革,綠色建築的標准將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科技示範樓的投資建設正是上海建工園林集團主動應對這一市場趨勢打造的標杆項目。公司希望通過該項目磨煉其在綠色建築領域的技術實力與服務能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樹立品牌、培養人才、引領標準。
上海建工園林集團正充分發揮規劃設計引領和全産業鏈協同的優勢,走出一條以“生態引領、園樓聯動、技術諮詢”為特色的發展路徑。
在長三角(昆山)國際低碳産業創新園區的“碳12坊”、長三角水鄉客廳藍環工程、浦東沔青公園改造等重大生態項目等具體實踐中,上海建工園林集團把綠色足跡理念拓展至更廣闊的領域。
“碳12坊”作為長三角(昆山)國際低碳産業創新園區的先行啟動區,佔地175畝,已建建築面積約10.6萬平方米,於2024年12月12日正式開園。其中,創新中心集低碳科普展示、研發辦公、會議活動、商業配套於一體,獲評“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科技示範工程,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項目清單(第二批)》。
同時,上海建工園林集團主編牽頭立項中國節能協會團體標準《零碳公園評價技術規範》,還填補了國內在零碳公園系統性評價方面的空白,為各地零碳公園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認證提供統一、科學、可量化的技術依據,有效引導公園從傳統的綠化功能向生態固碳、低碳運行、示範教育等多功能複合體轉型升級,對促進公園綠地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實現“雙碳”目標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上海建工園林集團相關負責人&&,隨着綠色與數字化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應,建築行業將逐漸從“建造成本”導向轉向“綠色價值”導向,綠色建築必將從“標杆示範”邁向“普惠推廣”,上海建工園林集團也將為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更多值得信賴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