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維修的審批流程走好了,盡快安排工程部的師傅來修”“50號地下水泵不工作了,派人來現場勘察一下”“一期採購葡萄架的事宜已經在走流程了”……
晚飯後,韻都城業委會主任蔣瞿旭和往常一樣熟練地打開微信,通過“透明社區”OA小程序這一“掌心裏的業委會”,“在線”操持着韻都城裏的“大小事務”。

自“透明社區”OA小程序上線以來,不僅讓業委會和物業一鍵開啟“7Î24小時”辦公模式,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也把小區裏最難厘清的賬目、最易産生疑慮的環節全部拉進居民視野,成為業主們信賴的“掌上管家”,逐漸解開物業治理的“信任結”,以治理的“看得見”換取群眾的“信得過”。
AI賦能,成為“透明物業”實踐落地的重要引擎
“推動業委會工作提質增效的原理很簡單,説白了就是一句話:讓業委會做事越公開、越透明,業主就會越信任業委會,需求就摸得越準,矛盾也會少很多。”蔣瞿旭這樣説道。

“信息不透明”“信任赤字”是引發物業、業委會、業主矛盾的關鍵癥結,也是真正觸發老舊小區物業治理失序失效連鎖反應的兩大“元問題”。
老舊小區“中年危機”如何破局?街道黨工委抓住“透明”與“信任”兩大杠桿,將黨的組織優勢融入治理全鏈條,在韻都城率先試行黨建引領“透明物業”模式,打造“透明社區OA+物業公眾號+公示欄+二維碼”四級矩陣,並嵌入“工單—跟進—評價”智能閉環管理,圍繞業主最關心、最直接、最切身的“人財事物權”,實現物業管理信息全透明、全天候,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物業公眾號1756人關注、家庭覆蓋率超90%、破5萬次的總閱讀量……一組組數據無疑成為“透明物業”最有力的“數字基座”。
靶向治理,一帖“金蘋果”重煥光澤的最佳良方
“第三屆業委會集體辭任後,我們破舊立新、‘另起爐灶’,探索組建黨建引領下的‘智慧型’業委會,成員不僅囊括了黨員骨幹、居委幹部,還吸納了工程師、律師、會計等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確保各個環節都有專業支持,從而實現信息同源、行動同頻。”圖們路居民區黨總支龔韡介紹道。

物業費收繳率低迷、主體權責錯位、維修基金“沉睡”、業委會“短命怪圈”……因信息不透明所帶來的認知鴻溝,在“透明物業+治理精英”的雙重加持下逐漸消弭,昔日面臨“全局性癱瘓”的“歐洲豪庭”用三年時間逆襲歸來,通過透明聯動、透明徵詢、透明協商、透明方案的“透明”模式,逐一擊破消防系統癱瘓、物業調價、停車難、外墻脫落等物業治理“重災區”。
自透明社區OA開通以來,累計受理工單300余件,完結率達到98%,常規12345熱線投訴量驟降74.4%,接待日連續七個月“零情緒化到訪”,物業服務評滿意度從不足50%躍升至80%……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讓“金蘋果”重新煥發光彩。
多元“合夥人”,化身“數治”迭代更新的“智囊團”
“以前和居民打交道,經常陷入‘你説我疑、你管我躲’的‘拉鋸戰’。現在好了,大家不再拉橫幅、打熱線,都忙着上OA開‘直播’了。”居委幹部小陳笑着説道。
黨建合夥人、社區合夥人、專業合夥人、法治合夥人、青春合夥人……不同領域的“大V”陸續入駐透明社區。業主們不再“各自為戰”,紛紛在“社區裏”發聲,“公屏”發起特定議題、反饋服務質量、討論社區事務,往日的“灌水帖”“吐槽帖”也逐漸轉為物業治理的“金點子”。
如今,話題一經發布,便能在短短1小時內收到上百條留言,不僅充分展現了&&的民意匯聚能力,也讓黨群關係更緊密,社區共同體意識更強勁,服務智能體更高效。

“花園復興”“共享賬本”“空地清零”“法治體檢”……一件件民生項目的持續落地,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動寫照。
“透明物業”不是“孤島”,而是磁場。長白新村街將實踐經驗納入《透明物業治理工作指南》,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長白樣本”。案例亮相後,不僅受到多方關注認可,也成為轄區內外其他街道和社區爭相學習效仿的“治理標杆”。
“人工智能+美好生活+城市治理”的複合效應正持續釋放,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