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虹橋源起虹橋鎮”文化宣講暨“故事憶棧”啟動儀式在虹橋歷史文化陳列館溫情啟幕,開啟一場溯源文化、聆聽理論的盛會。
在中共閔行區委宣傳部的指導下,虹橋鎮於2024年推出一鎮一品“虹橋記憶”特色宣講品牌。2025年,虹橋鎮守正創新,將理論宣講與城市品牌“虹橋源”深度融合,通過推出一個精品課程、打造一個特色空間、完成一個項目升級,進一步提升理論宣講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經過一年的積極實踐,目前“虹橋記憶”特色宣講品牌形成了“1+2+4+N”結構體系,即:1個“虹橋記憶”主品牌,以《虹橋鎮志》與虹橋歷史文化陳列館為2大基礎,持續深耕、發展本土紅色話劇《前路》系列、精品宣講課程系列、“虹橋小小講解員”系列和日常基層理論宣講系列等四大板塊,進一步探索理論教育大眾化創新實踐的n種形式、n種可能。

一個精品課程:讓黨的創新理論扎根虹橋沃土
基於“虹橋記憶”特色宣講品牌,虹橋鎮創新推出“虹橋源起虹橋鎮”精品宣講課程。該課程遵循“虹橋市—虹橋區—虹橋鄉—虹橋鎮—大虹橋”的歷史脈絡,邀請轄區內不同領域、不同身份的講師參與,在黨的創新理論宣講中融入虹橋鎮的歷史源起、城市文化及各行業知識,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更具吸引力,不斷擴大覆蓋面,推動理論教育大眾化創新實踐走深走實。


啟動儀式上,首期宣講精彩開講。來自虹橋中心小學的殷超帶來《童心探時光,樂尋虹橋源》宣講,以教師視角追溯虹橋從田間地頭到宜居小鎮的蝶變,展現一代代虹橋人“開闢、開拓、開放”的精神;冉玲的《茶源虹橋:從虹橋茶館講起》宣講,以茶為媒,講述虹橋茶館的源起故事,讓理論宣講在茶香中浸潤人心。
一個故事空間:收納城市溫情記憶
如果説“虹橋源起虹橋鎮”精品宣講課程是大眾平時就能“聽得見”的理論課堂,那麼“故事憶棧”則是宣講課程的空間延伸,讓理論教育“看得見”也“摸得着”。活動當天,位於虹橋歷史文化陳列館尾廳的“故事憶棧”也正式亮相、啟用。它如同一個溫情的“收納盒”,收藏虹橋的人文故事,匯聚群眾記憶,更是理論宣講走進群眾的新陣地。
“故事憶棧”倡導“人人皆為傳播者”理念,鼓勵居民群眾、文化名人、社區達人、樓宇白領等不同群體擔任主理人,把出生、工作和生活在虹橋的人和事串聯起來、保留下來,編織成一張生動的人文網,厚植虹橋人文底蘊。


“在虹橋茶館,一撮茶葉、一注沸水,嫋嫋熱氣裏便泡開了人生的千滋百味;長輩們隨口一句閒談,配上一口清茗回甘,余韻總能在舌尖縈繞許久。”第一期主理人冉玲正在向參觀者介紹“故事憶棧”空間故事上的內容。冉玲自幼便常聽長輩談起虹橋茶館的往事,耳濡目染間,她便自己琢磨起了茶藝。多年來,通過對茶的深入了解、對技藝的刻苦練習,冉玲成為了一名虹橋鎮的“傳茶人”,在校區、社區、園區講述茶館故事,弘揚茶藝文化,讓更多的虹橋群眾感受茶的魅力。
一個項目升級:讓虹橋歷史文化代代相傳、觸手可及


為拓寬“虹橋記憶”宣講品牌覆蓋面,虹橋鎮在以往“小小講解員”系列宣講活動的基礎上,聯合中福會小夥伴學校推出“小先生”講解團,為虹橋文化宣講注入新鮮血液,讓人文精神代代相傳。
此外,今年3月發起的“虹橋源起虹橋鎮”生活“小確幸”徵集活動,收到100余份投稿。從中精選的12個動人瞬間,被創作成“虹橋源來那麼美”主題文創插畫,吳中路城市書房、愛琴海、萬象城等特色地標躍然畫上,展現了虹橋人的生活點滴與城市魅力。活動中,4位市民投稿者分享了作品背後的故事,讓大家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虹橋溫度。
未來,虹橋鎮將繼續以“虹橋記憶”宣講品牌為依託,打造更多精品課程,讓黨的創新理論與虹橋的成長、奮鬥、奉獻、傳承故事走進千家萬戶,讓虹橋的文化之根扎得更深,文明之花綻放得更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