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主理人 | 顧心瑤:以創新激活鄉村文化內驅力-新華網
2025 07/24 08:54:37
來源:新華網

對話主理人 | 顧心瑤:以創新激活鄉村文化內驅力

字體:

  

  新華網上海7月24日電(許超、姚妮佳)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鎮棋桿村,一座始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顧氏老宅,正以茶咖香與文化韻,書寫着“歷史保護建築+青年創業”的鄉村振興新故事。作為顧家第十六代後人、80後黨員,顧氏老宅茶咖館主理人顧心瑤以“守宅人”的責任與創新者的魄力,讓這座上海少見的完整絞圈房民居,從靜態的歷史標本變為流動的“文化會客廳”,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的文化動能。

  修舊如舊,讓老宅“筋骨不動氣血活”

  顧氏老宅承載着周浦鎮百年記憶,2021年底經上級文保部門“修舊如舊”修繕,還原了絞圈房“四面有房、庭心居中”的原始風貌,腰沓門、戧籬笆、墻門間等特色建築細節,留存着幾代人的生活印記。“對待老宅,要像對待百歲老人,筋骨不動,氣血要活。”顧心瑤説。

  作為深耕茶飲行業十餘年的從業者,她在保留老宅固有結構的基礎上,以現代軟裝重構公共空間功能分區,讓歷史質感與當代審美自然融合。如今,訪客既能觸摸百年木結構的溫度,也能在舒適的茶咖空間裏感受時光流轉,開業至今收穫無數好評,印證了“保護與活化”並行的可行性。

  青年創新,為鄉村注入“新陳代謝”力

  “周浦是我的家鄉,看著城市化進程中美麗鄉村漸成‘奢侈品’,我想為它做點什麼。”顧心瑤的創業選擇,源於對故土的深情,更源於對時代需求的敏銳捕捉。毗鄰迪士尼度假區的地理優勢,疊加年輕人對“近郊微度假”的熱衷,讓他看到老宅轉型的可能——以茶咖館為載體,打造兼具歷史厚度與當代活力的休閒空間。

  這裡的“福氣拿鐵”帶着祝福,傳統文化體驗空間裏能親手觸摸非遺技藝,年輕團隊用實踐打破“青年創業是對老宅的闖入”的質疑。“鄉村振興需要的不是標本式保護,而是通過創新激活文化內驅力。”顧心瑤説,老宅的“新陳代謝”,正是青年與歷史對話的過程,讓百年建築真正與時代共振。

  活態傳承,讓文化基因“流動生長”

  絞圈房是江南民居的“活化石”,如何讓其承載的文化“活”在當下?茶咖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特色産品融合傳統意象,文化空間提供沉浸式體驗,讓訪客在品味拿鐵香時,自然親近“耕讀傳家”的家文化,在老灶頭的煙火氣裏,遇見守候老宅的百歲婆婆,感受不可複製的生活溫度。

  目前,團隊已着手招募非遺手作老師,計劃下半年舉辦公益非遺手作展覽,讓歷史建築與非遺技藝碰撞出沉浸式體驗。顧心瑤&&:“我們不想做文化的説教者,而是搭建一個場域,讓每個走進來的人都成為文化基因的攜帶者、傳播者。”無論是熱衷“去班味”的年輕人,還是眷戀鄉愁的長輩,都能在這裡找到與傳統對話的方式。

  村咖賦能,架起城鄉交流“文化橋梁”

  作為鄉村振興示範點的實踐,顧氏老宅茶咖館跳出“城市文化下鄉”或“鄉村資源進城”的單向思維,將家族遺産轉化為服務社區的文旅載體。它不僅是“村咖”,更是城鄉交流的紐帶——城市訪客在這裡觸摸鄉村肌理,村民在非遺體驗中提升文化自信,“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的文旅生態正逐步成形。

  談及未來,顧心瑤勾勒出清晰的藍圖:從目前的“1.0 版本”茶咖體驗空間,到即將推進的“2.0 版本”非遺傳承研學平台,再到計劃孵化文創品牌的“3.0 版本”,目標始終是讓老宅文化“走出去”,吸引更多人關注傳統建築保護與非遺傳承。“鄉村振興需要的不是靜止的標本,而是生長的力量。”這座百年老宅的新生,正是上海鄉村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邁向未來的生動注腳。

【糾錯】 【責任編輯: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