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7月14日電(許超)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浪潮席捲全球的當下,位於上海浦東周浦鎮的通領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領”)正以其深厚的技術積澱與清晰的戰略視野,在智能座艙領域開闢出一片獨特天地。近日,通領董事長項建武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描繪了行業廣闊前景,也印證了周浦對企業發展的強力支撐。
創新驅動,錨定智能座艙新藍海
自2007年成立起,通領便以“共建舒適的駕乘體驗”為願景,深耕汽車內飾智能化賽道。在項建武看來,隨着智能駕駛技術突飛猛進,汽車座艙正從單純駕駛空間轉變為融合娛樂、辦公的“第三空間”,這為內飾智能化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技術,突破是通領立足之本。通領引以為傲的IMDL自發光技術,革命性地解決了傳統LED背光導致的部件厚重問題。“我們在面板內部實現導電油墨印刷,替代傳統燈管,” 項建武介紹,“這不僅顯著減薄減重,契合汽車輕量化趨勢,更提升了設計自由度與用戶體驗。”這項創新正是通領響應市場升級、緊貼客戶需求的前瞻性成果。目前,通領在智能化面板、車內舒適系統等領域已實現“全工藝覆蓋”,這一國內稀缺的能力已然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上海研發+全球製造”,鍛造産業鏈韌性
面對複雜多變的全球産業鏈格局,通領布局清晰:以上海為“最強大腦”,輻射全國,走向世界。項建武強調,上海作為人才高地,是研發總部的理想落點;而製造産能則依據地域優勢科學分佈——武漢、深圳等基地充分利用中部勞動力與成本優勢,海外則在美國、墨西哥、泰國積極布局生産基地。
這種“上海研發+中國製造+全球供應”的模式,是通領提升産業鏈韌性的關鍵。一方面,上海周浦的總部基地匯集頂尖人才,持續驅動技術迭代;另一方面,全球多點製造網絡有效分散風險,確保對國際客戶的穩定交付。目前,通領全球員工約千人,上海本部佔600餘人,且技術研發人才需求持續增長,為區域就業注入活力。
數字築基,綠色護航,邁向全球領先
在國務院發展人工智能行動的指引下,通領已將智能製造融入血脈。作為“上海市100家智能工廠”之一,通領自2018年起便持續投入數字化建設。項建武坦言:“數字化是長期工程,需堅定信念與全員參與。”通領的秘訣在於讓業務部門主導數字化落地,確保技術真正服務於生産痛點,從而在報廢率降低、數據融通與快速響應等方面收效顯著。
綠色發展同樣刻入通領基因。通領不僅是工信部認證的“綠色工廠”,更積極實踐光伏屋頂、儲能系統與設備能耗智能管控,將可持續理念貫穿生産全鏈條。
周浦沃土:企業成長的堅實後盾
談及為何扎根浦東周浦,項建武&&:“周浦是我的第二故鄉,這裡不僅區位優越、人才匯聚,更有着‘重商、安商、親商’的一流營商環境。”他説,無論是企業發展還是員工生活遇到困難,周浦鎮政府總能“不遺餘力”地給予支持。這種高效、務實的服務精神,成為通領安心發展、大膽創新的堅強後盾。
展望未來,通領已錨定“出海逐夢,智創未來”的年度主題。泰國、墨西哥工廠建設穩步推進,智能製造第三期工程加速落地,國內國際市場雙輪驅動。隨着學習型組織建設的深化(內部導師制、定期培訓),人才引擎將持續轟鳴,助力這家從周浦走向全球的科技企業,在汽車智能座艙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視頻:張千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