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17日電(史依靈)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人大代表、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許春輝接受新華網專訪時&&,今年上海首次提出“量子城市”概念,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曹楊新村街道將按照市區兩級總體部署要求,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深化人民城市建設,全力參與建設“量子城市”,推動“數智”為民。
“量子城市”是一個抽象概念,本質是借助量子理論的“量子化”和“量子糾纏”概念,打造時空聯動、虛實相生的數字體系,基於人工智能的倣真推演和實時反饋,讓大模型做到可計算、可交互,讓數字城市學習現實城市的規律,最終又反饋到現實城市進行提升改造。
許春輝説,社區是數字城市建設中的最小單元,但作為服務群眾和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里”,社區數字化建設將是“量子城市”的必要條件,體現人民城市根本屬性、落實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基本舉措。
曹楊新村是上海市首批、普陀區首個啟動“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的街道。街道推出全區首個老年友好智慧食堂、“時間銀行”、區級線上解紛平台等系列創新舉措,通過數字化手段持續提升社區服務能力。
許春輝介紹,曹楊新村與上海市測繪院共同發布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地圖”覆蓋面積達2.08平方公里,居民可以快速獲取社區內的各類服務和設施信息;針對老年助餐問題與餓了麼共同打造老年友好智慧食堂,不僅菜品根據老年人健康需求定制,而且操作簡易、配送到家,服務範圍已經擴大到25平方公里;在20余個居民區開展“時間銀行”運行工作,鼓勵低齡老人向7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提供陪伴、出行、助餐等服務,積累的“時光幣”可以在未來兌換服務;街道探索從“一家所”(司法所)到“一張碼”(解紛碼)的解紛新實踐,推出“區級線上解紛平台”,鄰里糾紛、勞動關係、交通事故、婚姻家庭、醫患矛盾等生活瑣事都能“掃一掃”得到受理、流轉和協商。“通過數字化轉型,整合了原有的日常服務功能。最為關鍵的是打通了老百姓的獲取渠道,讓居民更便利。”許春輝説。
許春輝&&,曹楊新村街道將以新思維開新局,讓“幸福圈”建設更加立體、精細、溫暖、有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