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16日電(記者許曉青、周心怡、黃安琪)“一年來,上海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經濟運行回升向好。預計全市生産總值增長5%左右,城市經濟規模進入了5萬億元以上的新階段。”上海市市長龔正15日在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數字有溫度!”“創新有奔頭!”列席開幕會議的上海市政協委員、在滬全國政協委員等下午在政協會場熱議報告亮點。
“從這兩個‘5’,可以感知上海經濟充滿着韌性和潛力。”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孫立行告訴記者。
他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的數據翔實、實事求是,且相關定位符合市場預期。“上海的成績是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複雜,各種風險挑戰不斷上升的情形下取得的,實屬來之不易。上海良好的經濟增長態勢是源自産業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引領增長,高端製造業、三大先導産業發展迅速,服務貿易、跨境電商、數字經濟等新動能不斷積蓄。進出口貿易韌性強、結構持續優化,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民生福祉得到改善。”成績充分印證了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成效顯著,城市能級與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

全國政協常委周漢民在分組討論中也聚焦了報告中的一系列數據,特別是“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4%左右”的最新提法。
他認為,“4.4%左右”顯示了上海加快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的決心和信心。他説,在加大研發投入方面,近年來上海市委、市政府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切實強化了科技創新的資金保障,也以此確保上海這座城市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他建議,未來幾年要在基礎性研發投入和應用基礎研發投入方面進一步有所側重,通過上海的引領、示範,與全國其他一些城市在科創領域發展方面形成協同效應。
2020年,中國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排名由2018年的78位提升至31位,其中上海以權重55%發揮重要作用。2023年5月,世界銀行又推出全新的“營商環境”評估體系(Business-Ready)——營商環境成熟度評價,上海是代表中國參與世行評估的專家調查的唯一樣本城市。
周漢民等也談及報告中關於“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表述,認為“上海全力做好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對標改革,優化營商環境7.0版150項改革舉措全面完成”,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工商聯界別的分組討論中,池學聰委員等也從企業家的角度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乃至推出“8.0版”建言獻策。他説,一方面要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鼓勵創新企業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對侵權企業的懲罰力度,同時要對原創型企業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包括稅收優惠、融資便利等,優化營商環境,形成正向激勵機制。
張潤斌委員建議,促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政府要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聯合工商聯、産業園區、專業服務機構及商協會力量,開展特定産業及細分領域研究,及時掌握和梳理不同産業共性需求和企業個性訴求,&&更多垂直性産業政策,持續提升涉企政策精準度。
討論中,長期從事智能領域應用開發的譚黎敏委員補充道,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感覺企業創新更加有奔頭,而且有了更多新想法。他建議,可以發揮上海在“全要素”各環節的活力,來去助力發展,打造科技創新,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産業,建議施以更精準的政策供給,助力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加速跑”。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壽子琪等在參加分組討論時,也&&“優化營商環境7.0版”實屬不易,也期待其進一步升級,“讓創新本身也變得更有溫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