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熱詞:看政協委員為上海發展獻良策-新華網
2025 01/17 20:27:23
來源:新華網

六個熱詞:看政協委員為上海發展獻良策

字體:

  新華網上海1月17日電(記者許曉青、黃安琪、周心怡)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16日上午同步召開六場專題會議,記者從委員發言中梳理出六大熱詞“五個中心”“擴內需”“城市治理共同體”“普惠民生”“文體旅商展聯動”“創新+”,從中既可以感受委員參政議政的熱情,也可以感知上海不斷加快發展的“脈搏”。

  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專題會議現場。陳正寶 攝

  ——“五個中心”

  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即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中心,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上海市政協委員認為,要立足戰略全局思考謀劃功能設計、制度供給、政策突破,加強整體性、系統性構建,強化各項創新舉措的系統集成和內在耦合。

  來自香港的盧華基委員發言主題是“生産性服務行業如何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他認為,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浪潮中,製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已成大勢所趨,建議上海要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真正實現高品質發展。他提出,要借力生産性服務業,尤其是會計師事務所與諮詢機構,幫助企業優化其內部控制流程,降低財務風險,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上海市政協常委、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則從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視角提出最新建議。他認為,科創領域的早期金融投資仍面臨稅收和退出兩方面堵點,除了在這兩方面探索機制性的突破外,科創、金融和商業三環都需要相關人才。“我們實際做了考察之後,覺得有兩方面人才和機構比較短缺。一方面是能評估科創項目商業化價值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有一批能勝任增長期的科創企業管理人才。”他建議,大學和學術機構要培養更多懂金融的技術經理人,同時在職培訓中要為科創企業輸送一批能勝任管理的人才。

  ——擴內需

  “造夢經濟、多巴胺經濟、平價經濟、郵輪經濟無一不體現出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品質化。”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穎傑建議,從滿足消費者需求出發創新消費場景,首先要加強消費者洞察,挖掘並理解細分需求,同時要關注人口發展趨勢,通過對特定消費群體的深入了解,把握當下及未來的消費熱點,更有效地制定個性化支持政策。

  “消費場景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促進創新型消費品的供給和服務提升,擴大消費需求。”田穎傑説。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今粹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菁旌在發言中提出,花卉産業是促進消費升級的朝陽産業,一頭帶農民,一頭連市民。上海擁有龐大的花卉消費市場,建議加快打造市級國際花卉綜合交易集散中心,探索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方式引導居民擴大花卉消費,將花卉消費作為上海大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治理共同體

  “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成為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委員熱議話題之一。

  上海市政協委員凌惠康認為,&&點是委員&&基層、服務界別群眾的“最後一百米”。為更好貫徹落實市委部署要求,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網格治理有機融合、助力“四個人人”城市治理共同體建設,市政協正部署將&&點建在綜合網格上,已成立的建在社區、村居的&&點也將移至綜合網格上發揮作用。

  今年首個工作日,寶山區政協積極探索建立了首個建在綜合網格上的&&點,並將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示範帶動、梯次推進”的原則和“建起來、實起來、活起來”的要求,在全區各綜合網格逐步推開。

  來自共青團和青聯界別的上海市政協委員陸璟琨認為,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治理共同體,必須喚起居民的主人翁意識,要在更大範圍內形成“社區主理人”的責任共識,進一步暢通和規範訴求表達、利益協調和權益保障的通道,讓社會治理更具活力,項目更可持續。

  ——普惠民生

  “聚力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保障民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龔正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尤其強調“普惠民生”。在專題會議上,政協委員聚焦就業、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提出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洪梅建議,高校應當加強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將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的課程列為大學低年級的必修課,前移就業引導關口,以便學生更合理地設定職業目標。

  在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方面,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葛琼建議,利用AI技術,推動智慧養老從功能型向情感型邁進,讓科技不只是工具,更是親情的延伸。

  ——文旅體商展聯動

  一段時間來,老外來華首選上海和上海打造“入境游第一站”已成為網絡熱點。在16日的專題會議上,基於日益活躍的City Walk,政協委員建言“文旅體商展聯動”。

  “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駐場演出發展空間巨大,駐場就是品牌,同時也是城市地標。”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認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一定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把重要的文化藝術節展活動與地標建設結合起來,同時提升劇院、博物館、美術館、畫廊、音樂廳、著名院團和其他藝術機構的地標標識度和對外開放度,以推動其成為文旅重要資源。

  “上海已經做得不錯,如何做得更好?”上海市政協委員、國家一級編劇喻榮軍説,有了好的演藝環境,演藝的發展才會更加的自發和自覺,並且會成為一種必然,這需要我們有更加全面的調研,要有科學化的管理和政策,希望在文化主管部門帶領下,對演藝生態進行全面調查、研究和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創新+”

  在“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專題會議上,委員們為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言獻策。

  圍繞加快打通專通融合的AI垂類大模型創新中心建設,上海市政協常委、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劉新宇建議搭建大模型運營與服務平台,整合垂類大模型訓練,部署應用管理功能,幫助企業快速應用大模型技術,推動大模型基礎數據在各行業廣泛應用。

  上海市政協常委、科學技術界副召集人方奇鐘則建議加快推動“工業上樓”,打造具有上海品牌特色、産業特色、管理特色的産業集群,以産業融合轉型助推新質生産力高質量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王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