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17日電(記者黃安琪)教育領域的“內卷”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在2025年上海兩會上,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姜雪峰&&,教育“內卷”是對人才發展和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亟需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內卷’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時常遇到的無力狀態。”姜雪峰説,雙減之後,絕大多數教育回歸本質培養,但時不時還有“內卷”的情緒與氛圍存在。
姜雪峰建議,破除“內卷”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他認為,都在一條路上,只有一個終點,“限量”通過節點,勢必會導致“內卷”與惡性競爭,進入到低效的重復性積累,也會導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建立智商、情商、逆商等多維評價體系。
破除“內卷”的另一點是建立對老師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只有與學生朝夕相處的老師,不再單一地被班級成績排名評價,不再單一地被班級升學率評價,也引入上述對應多維評價系統,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姜雪峰説,同時應允許教師的試錯教育,建立教師長程考核,減少過程跟蹤式的考核。
此外,姜雪峰認為,破除“內卷”更是要建立對學校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建立適應國家需求、社會需求、民族需求的學校評價體系,減少學校排名評價、減少單一評優選拔、綜合結合城市社會發展形成人才培養全鏈條,形成“校校有特色”的布局。
“不必爬同一座山、過同一座橋。當每個人可以走不同的路,路就不再擁擠了。每個人才能享受自己的求學過程、職業發展並欣賞身邊其他人的優秀,社會的幸福生態就會更加完善。”姜雪峰説。(完)
【糾錯】 【責任編輯:王若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