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16日電(記者 楊有宗、許曉青、郭敬丹、黃安琪)提振消費既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任務,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正在舉行的上海市兩會上,全方位發力提振消費成為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焦點話題之一。注重推進服務消費擴容升級、創新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大力發展首發經濟等新型消費……2025年的上海將把內需潛力轉化為發展實績,以國民經濟循環之“暢”,助力發展大局之“穩”。

創新消費供給 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
出門吃飯,喝杯咖啡,購買化粧品、服裝更考慮性價比,熱衷於找“平替”。與此同時,熱門演唱會一票難求、不少商圈人頭攢動,“穀子經濟”“冰雪經濟”等新型消費形態層出不窮。
在複雜環境下提振消費,“首發經濟”是重要抓手。上海是國內外品牌首發、首秀、首展、首店的集聚高地,2024年1月至11月,上海新增首店1173家。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推進新型消費、汽車消費、綠色消費,加快打造以國貨潮牌為引領的消費自主品牌。
上海市人大代表、復星國際聯席首席執行官徐曉亮&&,以創新首發經濟供給為例,一方面要在“量”上做文章,積極吸引更多來自全球的首發、首秀、首展、首店落戶;另一方面也要在“質”上發力,提升首發能級,更好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通過量質齊增,促進品牌之間的互利共贏和良性競爭,推動首發經濟産業鏈發展。”徐曉亮説。
“我們企業通過進博會&&推出全球首發的新品都一炮而紅,且帶動了整條産品線的銷量乃至整體品牌的影響力。”上海市人大代表、美樂家中國區總裁許瑋&&,美樂家奉賢工廠在美樂家參展進博會後刷新了單月的生産量記錄,産品生産超458萬瓶,創造了歷史新高。
消費新趨勢裏蘊藏着發展新機遇,積極應變、優化供給,為消費者提供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選擇,就能讓産品和服務贏得更多消費者青睞。
豐富消費場景 擴大服務消費
激發消費潛力,既要重視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也要有效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上海加快促進消費升級,深化商旅文體展聯動,舉辦第五屆“五五購物節”、“首發上海”全球新品首發季、首屆“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首屆上海國際光影節、國際精品消費月、上海旅游節等重大促消費活動。通過這些舉措,上海進一步豐富消費場景。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孫立行&&,上海應牢牢把握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發展契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圈和商業街區。積極培育數字消費、服務消費、綠色消費等新熱點,推動消費結構升級。採取擴大發放消費券、舉辦各類消費節等促消費政策,鼓勵居民消費。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打造文旅體商展深度融合新格局。
上海市政協委員陳海波&&,近年來,上海城市更新亮點不斷,從“老地標”到“新場景”,許多城市更新項目應運而生,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今年兩會,他提交了名為《“重視‘天祥裏’舊改,打造上海唯一的‘動漫國潮文創街區’”》的提案。
“以國潮文創、餐飲、藝術機構、潮流快消等品類為主體,打造周期性國潮文創市集,撬動商圈活力。” 陳海波説。
完善消費生態 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
完善消費生態,上海2024年在全市新增外卡POS機5.4萬台、累計達到9萬台,這進一步便利了外國人來華消費。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線上演播、沉浸式體驗、房車露營等新業態,推動高能級、高流量、高品質的演出、賽事、展會等落地,促進商旅文體展聯動發展。提升入境人士消費便利度,大力發展免稅經濟,打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
上海人大代表、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董俊峰調研發現,2024年“商旅文體展”聯動效應顯現,文旅、賽事活動形成較好的消費輻射效應。以“古埃及文明展”為例,抽樣顯示上海博物館周邊1公里的購物、餐飲消費金額環比分別提升11%、2.6%。
董俊峰建議,應打造促消費“上海方案”。在堅持上海市場化促消費的基礎上,加強統籌協調和頂層設計,提升用戶體驗、完善運營管理、實現質效及時評估。
“穩增長、促消費離不開民營經濟的貢獻,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又高度依託於法治營商環境的持續打造。”上海市政協委員、黃浦區工商聯主席、豫園股份董事長黃震説,傳統訴訟解決方式在處理涉企糾紛時,存在周期長、成本高、影響企業聲譽等問題,工商業協會組織在人民調解平息涉企糾紛過程中的重要性愈發加強。建議加強各級商協會與司法機關的調解協作配合。推動本市各級商協會與同級司法機關建立定期溝通機制,發展壯大各級商協會的人民調解員隊伍。
民建上海市委向大會提交的黨派提案建議,應進一步建立開放包容的消費環境,簡化審批流程,放寬審批範圍,提高審批效率。提案執筆人、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商務委外事處處長陳江説,在具體做法上,還應完善投訴處理機制,及時解決消費者在服務消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首發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服務消費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