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新時代,續寫滬潯“雙城記”-新華網
2024 12/30 15:50:05
來源:新華網

高鐵新時代,續寫滬潯“雙城記”

字體:

  從上海市區出發,向青浦方向,過江蘇吳江,便到了湖州南潯。這裡是長三角的幾何中心,也是湖州接軌上海的“橋頭堡”。近年來,隨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南潯不斷借力而行、乘勢而上。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眼下,滬蘇湖高鐵正式開通,全新的發展機遇,將隨着貫通南潯的高速列車,疾馳而來。日前,南潯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接受採訪時&&,隨着南潯加快構建與長三角各城市更高等級、更深層次、更廣維度區域協作的新格局,南潯這片熱土在高鐵新時代將釋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滬蘇湖高鐵南潯段(沈勇強/攝)

  培育未來産業,按下南潯發展“快進鍵”

  接軌“老大哥”上海,是長三角不少城市的發展戰略。但南潯深知打鐵還須自身硬,只有依靠城市能級、産業配套等因素疊加,才能最大限度發揮“集聚效應”,避免“虹吸效應”。

  “如果産業能級不提升,用再好的政策招引再多的人才也無濟於事。所以我們現在錨定産業提升,圍繞産業鏈建設精心布局,配套創新鏈,最終構建人才鏈賦能發展。”南潯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

  振興區域經濟,關鍵還是在於産業發展。為此,錨定代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向的未來産業,南潯區不斷排兵布陣,系統構建了“1+4”未來産業體系,其中“1”指的是光電顯示産業,“4”則是未來能源、前沿新材料、合成生物和人工智能4大産業。

  聚焦這些未來産業新賽道,南潯區劍指“萬畝千億”,吹響向“新”進軍的號角。“萬畝千億”新産業&&是指面向萬畝空間左右、千億元以上産出的産業&&,是浙江“頂配版”的産業發展&&。今年以來,南潯圍繞光電及半導體、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等産業,全力打造萬畝&&、構築千億集群。南潯“萬畝千億”新産業&&正在成為南潯新一輪發展的經濟主戰場、主陣地主引擎。

  這樣的産業&&能量有多大,發展勢頭如何?將鏡頭對準南潯“萬畝千億”新産業&&,總投資約90億元的浙江萊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微腔電子紙顯示器件項目建設正酣,為南潯區光電及半導體産業鏈再添重要一環。以萊寶高科為代表的“鏈主型”項目將進一步填補全省在新型顯示産業領域的空白,對南潯“萬畝千億”新産業&&光電顯示産業集群具有龍頭引領作用。

  這也是南潯的産業培育特色之處,即通過培育和招引那些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龍頭鏈主企業和高能級研究院,並吸引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共同推進産業補鏈、延鏈、強鏈,走出一條集群化發展道路。

  眼下,南潯“萬畝千億”新産業&&,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隨着萊寶微腔電子紙顯示器件(MED)項目、賽騰高端半導體、新能源及消費電子智能裝備生産基地等一系列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相繼落地,南潯縱向成鏈、橫向成群的光電顯示産業新矩陣正加速成形。

  

  南潯“萬畝千億”新産業&&

  創新體制機制,衝刺“雙百雙萬”目標

  去年3月,南潯區探索實施人才工作機制改革,整合經信、科技、人社、人才集團等力量,配置專門人員力量,創新組建區科技人才發展中心。中心通過統籌政策、資金、&&三大要素,項目化推進局長、鎮長、科長、特戰隊長等“四長”領辦重點任務,實現科技人才工作“統、管、考”一體推進。

  “縣域發展通常受資金、&&、人才等要素制約較大,靈活調配空間不足,為此必須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全面加強資源統籌。”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潯優化人才工作打法背後的思路。

  今年年初,南潯印發了《2024年南潯區科技人才“雙百雙萬”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對招引科技人才企業、青年創業團隊和技術産業工人提出新目標——即引進百家人才科創企業、百個青年創新創業項目和萬名大學生、萬名技術産業工人。

  立下“雙百雙萬”的目標,背後是南潯區更為開闊的産業觀與人才觀,與南潯發展前景相匹配,為未來創新發展注入持久動力。不難看出,南潯對加快區域發展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要進一步提高南潯全域的創新密度、力度和深度。

  為納入更多的創新企業和項目,南潯區委組織部牽頭排摸全區科創園區底數,系統規劃長三角未來食品、長三角涉化半導體等專業園區11個、總面積超108萬方,明確重點項目、騰退項目、閒置空間“三張清單”,統一運營管理,重點面向長三角區域實施“築巢引鳳”招才。此外,南潯還搶先布局上海松江、青浦等地人才飛地5個,深化“上海研發+南潯智造”跨域産業鏈協同,持續聚引項目落戶南潯。

  除了人才創業&&,南潯也在全力提速青年成長&&建設。今年7月,該區全面啟動青年入鄉發展培育計劃,全力打造“1+3+N”的青創空間格局,建成“和孚雲朵農場—含山未來合創谷—窯裏青在空間”等青創示範帶2條,獲評市級青創空間2家。在青創項目招引上,健全區鎮聯動、招商招才並進的青創項目招引體系,圍繞科創、鄉創、數創等六大領域聯片結對,協同招引,全年招引青創項目近300個,涌現出了虹緋文化、稻也露營、金邁馳科技等一批標杆性項目。

  在招引和服務創新創業項目方面,2021年,南潯區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個區縣級人才集團,在人才工作市場化探索上邁出了嶄新一步。此後南潯人才産業集團又在全市率先取得全金融牌照,在市場化引才上走在前列,通過不斷完善基金管理體系,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依託多元化投資模式和廣泛的社會資本合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長三角高層次人才科創基地

  蓄勢跨越發展,加速推進上合區建設

  作為湖州東大門,湖州接軌上海的第一站,南潯的發展思路歷來明確。乘着長三角一體化東風,南潯謀劃成立湖州接軌上海創新合作區(以下簡稱“上合區”),率先開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制度創新和政策實驗,以“一灣一鎮一區”為核心區布局未來産業。

  “一灣一鎮一區”指的是上海灣、南潯古鎮、高新區高鐵板塊,三者分工明確。“上海灣”致力於建設“學研港”“科創島”“文創田”等創新&&,打造青年創業創新夢工廠,搭起人才和企業之間的“鵲橋”;南潯古鎮則植入會晤、展覽、談判等開放空間,在小橋流水間搭建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的舞&;高新區高鐵板塊以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園”、優勢産業升級“助推器”、企業上市培育“集聚區”為主要方向,為長三角創新型企業和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及團隊配套落地載體,全方位大打“同城”對接牌。

  不難看出,三大板塊各具特色又互為依託,參與資源分配、承接溢出效應、激發産業發展活力,旨在打通人才、研發、孵化、製造等環節,形成一個完整閉環。

  滬蘇湖高鐵通車後,南潯抵達上海僅需30分鐘,高效的交通路徑,必然將提高滬潯兩地來往的層次、頻率和多樣性,蘊藏着難以估量的發展空間。

  可以説,以“上合區”為支點,續寫滬潯新時代“雙城記”,正在構築南潯加快崛起的百年未有之大機遇,強力助推南潯在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中佔據一席之地。而全新的機遇下,南潯區已做好了全面準備。今年南潯正式成立了上合區推進領導小組,區委書記挂帥,舉全區之力、聚全區之智,全面加快推進上合區建設。

  事實上,上合區建設推進以來,“30分鐘到上海”的同城效應也已經提前釋放。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太陽酒店、大象酒店、新江南青創部落、水利水電學院南潯校區、鎮海中學南潯校區、上海世外教育南潯實驗學校等一批強基礎、提能級的重大功能性項目,陸續在南潯落地生根。“現在我們出去招才招商更加容易了,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爭相用腳‘投票’南潯,紛紛‘搶灘’落戶。”

  如今的南潯,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大開“開放”之門,迎接長三角都市圈、城市群乃至更大範圍的項目與人才,真正找到了撬動發展的支點。

  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躍,南潯正加速蓄力。(王超)

【糾錯】 【責任編輯:王若宇】